跳到主要內容

楊政賢﹕功能組別 千秋萬世 直到永遠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6日 06:35
2013年11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功能組別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制度,緣起可見於1984年的《代議政制白皮書》。當時政府的考慮,是要維繫財經界及專業人士對香港前途的信心和繁榮,故強調這些人士「應有充分的代表權」。功能組別的設定是承接了過往政府吸納殖民地精英的做法,以建制內的位置換取他們的支持。香港主權移交已經10多年,功能組別作平安過渡的歷史任務早已完結,亦強化成維護商界及建制派利益的象徵。


近日,湯家驊議員提出的政改方案,背後的邏輯與功能組別一脈相承,除了窒礙公民平等參與特首選舉外,亦為日後廢除功能組別添上困難。儘管湯方案對現有提委會架構進行修訂,取消某些界別的法團票,轉為行業從業員的個人票,令提委會的選民基礎由現時的20多萬增至約100萬。然而,數字增長的背後,整個提委會的設計亦更趨向「四不像」。


哪些界別應獲代表,政府一直沒有客觀標準釐定,例如有宗教界,則為何沒有「沒有宗教」的代表;又例如家庭主婦等婦女應以什麼界別代表,一直沒有定論。提委會的所謂界別其實就是赤裸裸的權力分配和政治操縱,保障有財有勢者篩選出聽話的特首,使公共政策繼續傾斜向中方和財閥。再說,提委會的法團票又非全盤取消,如今一些界別轉為個人票,另些界別繼續以選民與代表極不合比例的方式運作,缺乏客觀法理基礎,難以使人信服。


調整提委會欠客觀標準

國際上,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採納公民提名才算是民主,然而若一候選人若得到合理的支持,政府是有責任令該候選人從相應的制度之中成功出選,維繫民主而有真正競爭的選舉。湯方案的選民基礎只有全部選民的三分一,而有三分二的公民,無論當中有多少人也好,均沒有任何機會推舉出心目中的候選人,強化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差異,鞏固現有利益集團的地位,這是哪門子的民主呢?


現時較少討論的面向,是立法會普選問題。中央一直都以「可」全面普選為論調,所謂「可」,就是可以施捨你普選、亦可動不動便反口保留功能組別。建制派已經捨棄了功能組別作為過渡手段這種詮釋,而轉為吹捧叫好功能組別對香港的貢獻和重要性。爭取普選立法會,將會是另一場硬仗。可是,如果我們的行政機構,依舊以四大界別組成提委會而產生,又如何否定功能組別的存在呢?屆時建制派出來指特首提名制行之有效,是有賴界別劃分云云,將會成為廢除功能組別的障礙。


民主普選這對詞語港人喊了30年有多。如果所謂民主化就只是讓一小部分人入閘跑馬仔,繼而讓特權階級繼續延續他們的霸權。那麼抱歉了,香港人的期望不是那麼低的。


作者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四年級生,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