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想跑輸 打工仔可選指數基金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4日 06:35
2013年10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說到強積金,相對回報基金(Relative Return Funds)可以說是不錯的選擇,但前提是,投資者會自行作出積極的決定,而且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投資,什麼時候應該離場。


投資者難判斷何時入市

這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當市場出現大幅調整時,很多發展中國家或區域的基金都會出現這種情形。根據過往經驗,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至少出現過一兩次跌幅高達50%的大跌市。不管這些市場過去2、3年如何大升,若投資者入市遲了,隨時可能會承受大幅虧蝕。然而,要一般投資者知道何時買入或出售香港的股票,或者任何其他國家或區域的基金,兼且有能力做到,是一個相當高,甚至是不切實際的期望。


而且,這些新興市場基金的波動可能隨時是發達國家市場基金的兩倍。投資者進入這些新興市場時,通常亦不是上升周期的初期,往往可能是在上升周期開始了一半,甚至大半才入場。


正如我較早時指出,即使在發達國家市場,一般投資者要判斷何時入市也不是那麼容易。以美國為例,當地股市由2010年已經開始復蘇,但卻要等到今年,美國的投資者才大舉將他們的投資轉投當地的股票基金。所有這一切,都是導致過去5年股票基金強積金投資每年只有0.7%回報率的原因。


75%基金經理跑輸大市

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基金經理能力良莠不齊。即使在發達國家市場,大約75%的基金經理都是跑輸大市的。這導致了很多基金的回報與股市指數的表現迥異。於是,不論股市向上還是向下,這些基金都跑輸大市。


我非常有興趣知道,不同投資者的強積金回報率的差異。特別是,不同年齡的投資者,例如20至30歲、30至40歲、40至50歲、50至60歲、60至65歲等年齡組別的回報率差別如何。


如果有關機構調查和公布這些數據,可能會揭示更多內情、更有啟發性,甚至可能會令人更加震驚。這可能令公眾更加懷疑強積金計劃的效用。


的確,投資者如何在這個行業內識別跑贏大市的基金經理,是一個問題。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數據,以挑選基金?他們是否有能力自行做功課?還是服務供應商可以協助他們作出這種選擇?抑或這種服務根本就不存在,因為他們只能選擇服務供應商提供的幾個特定計劃。每個特定計劃之內是否包括一些表現持續跑贏大市,或者表現屬於最優異的四分一的基金,也是疑問。


對強積金投資者來說,若經常跑輸大市的話,可以考慮改為選擇指數基金。但是,即使是選擇指數基金,投資者也同樣需要決定何時買入、何時出售。下一篇再談這問題。


雷賢達

交銀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副董事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