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恒基東北待收地皮 料賺13億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23日 06:35
2013年08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發展商中坐擁最多農地的恒基地產(0012),其主席李兆基捐地大計未有進展,但集團中期業績披露,恒地預計手持新界東北土地當中,有180萬平方呎會被政府收購,按現時回收價每方呎948元計,恒地可套現約17.1億元,而以其買入有關農地每方呎成本約200元算,即恒地將淨賺近13.5億元。


恒地現時在香港的農地土儲達4300萬方呎,當中位於古洞北及粉嶺北共270萬方呎土地,集團初步估計約有90萬方呎符合原址換地條件,即可透過補地價轉換土地用途;餘下180萬方呎土地料被政府收回作公共用途。


涉地180萬呎 每呎淨賺748元

根據政府今年3月的公告,最新農地特惠補償率為每呎948元,有分析員引述恒地管理層於昨日的電話會議上稱,上述土儲成本約為每方呎200元。換言之,恒地手持的部分東北地一旦被政府收回,每方呎可淨賺748元,180萬方呎農地即貢獻13.5億元利潤,相當於恒地今年上半年核心盈利的四成。至於恒地估計可補地價建住宅的90萬方呎地皮,分析員預期地積比率為5至6倍,即可建樓面介乎450萬至540萬方呎。


業績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止,恒地營業額增長兩成至85.85億元,但核心盈利倒退4%至34.5億元,派中期息0.32元,另10送1紅股。


賣樓收入:港增三成 內地增逾倍

恒地表示,政府多項「辣招」影響物業市場氣氛,加上《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於今年4月底全面實施,本港大部分樓盤均需推遲開售,而恒地為「全港唯一可以過渡該法例生效日,無間斷賣樓之地產發展商」。期內香港應佔賣樓收入58.9億元,按年增長三成,內地應佔賣樓收入40.12億元,較去年同期升1.44倍。


法巴房地產研究部主管及董事總經理李偉烈指出,恒地內地賣樓成績倍增有驚喜,香港地產業在辣招下,則一如預期表現一般,料下半年一手條例影響減退表現會較好。恒地正在出售的樓盤共13個,涉尚餘應佔樓面89.1萬方呎;下半年擬推售4樓盤,涉1084伙共79萬方呎。


恒地近年另一發展重點為舊樓重建,期內原有5項物業正在策劃重建或更改用途,預計將可提供樓面約136萬方呎;新收購市區重建項目,已購全部業權者有17個,料大部分項目可於明年至2016年開售,涉及樓面136.4萬方呎。恒地另有36個市區舊樓,分別已購入該等項目20%至80%業權,若能完成收購,預計重建後可提供樓面共約400萬方呎。


明報記者 毛婷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