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教師博客庫斯克:網絡影響未及傳統媒體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15日 21:35
2013年08月15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10年前的7月1日,庫斯克首次上街遊行,並開始在網誌撰文論政,如今,庫斯克已成為著名博客並出版通識書。近年網上名人冒起,這邊廂本土城邦論「國師」陳雲豪言壯語,那邊廂葉一知、林忌的論政各自各精彩,學民思潮黃之鋒的專頁更獲逾13萬人讚好,「讀者」人數媲美一份報章。10年來,大家關注的議題有何不同?且聽這「前輩」細說10年間的風雲色變,以及網絡如何影響現實。


與陳雲、黃之鋒不同,庫斯克像你我一樣,在現實世界中只是普通人,在中學任職通識科教師,為人所識全因其網誌「庫斯克的床」。「一開始只是抒發個人感受,2006年拆卸中環天星碼頭、利東街引起市民關注,不同博客開始相約寫同一個題目,並以『延伸閱讀』互相連結,大都與保育有關,例如以『天星』為標籤串連,漸漸形成圈子,後來愈來愈多讀者。」


韓農示威觸發港社運浪潮

博客熱潮興起,參與天星、利東街保育運動的社運人,不少同時以網誌發聲,例如朱凱迪、陳景輝、林輝等。庫斯克認為,2006年的社運浪潮源於2005年韓農來港示威。2005年香港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南韓農民在灣仔會展外抗議、遊行、苦行、佔路,並衝擊警員封鎖線。他表示,當時韓農讓全港市民,特別是社運人士「大開眼界,見識到抗爭可以如此激烈而多元化」。數年後的反高鐵之爭,有人沿立法會大樓苦行,此為濫觴。


2007年社民連成立網上電台香港人網,facebook亦於相若時間崛起,網絡成為新的公共空間,讓大家即時討論及傳播消息,積累的影響力漸於現實世界中發酵。庫斯克說﹕「想不到facebook的傳播力這麼強,即時而且互動,隨時隨地用手機管理,完全決定了網上遊戲規則,轉載就是表態,大家不僅是讀者,更參與了討論。」庫斯克的facebook專頁現時有逾千人「讚好」。


反國教科團結不同光譜

庫斯克表示,自社民連分裂,網上政治光譜開始拉闊,「網上世界無咁同仇敵愾」,但反國民教育科一役再次令不同光譜的人團結起來。「關注保育議題的通常是大專生一輩,但反國教科觸動了大家的神經,吸納了對上及對下的一代人,包括30至40歲的家長,以及10多歲的中學生。」他認為這是一次「充權」(empowerment),讓家長及中學生初嘗參與社運滋味,「以後未必再參加,但最少下過一次水,之後會更關注社會」。現時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的facebook專頁,便有逾13萬人讚好。


博客靠口碑建公信力

儘管網上名人影響力愈來愈大,加上「公民記者」興起,但庫斯克認為傳統媒體仍有其影響力﹕「如果我在網上寫文,只有我的學生會知道;如果我上了報紙,學校小食部的工友會知道;如果我上了電視,那就連我不看報紙的媽媽都知道。」他認為博客靠口碑建立公信力,若有傳統媒體「加持」則更好,但他笑言:「我的公信力一定比某份左報好。」


明報記者 黃熙麗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