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寧半年蝕1.8億 燒錢換未來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13日 21:35
2013年08月13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安踏(2020)上周預告訂單恢復增長後,市場熱炒體育股翻身。昔日龍頭李寧(2331)昨天公布業績,上半年虧蝕1.8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市場預期相若,管理層則認為公司已走出谷底。儘管收入按年下跌25%,期內李寧仍豪擲6億元廣告費,集團認為物有所值,但有分析員憂慮,李寧在營業額下跌的壓力下,還要負擔巨額廣告成本,其盈利之路更艱辛。


上半年李寧收入按年下跌25%至29.1億,惟其間廣告成本上升20%,佔收入比重由13%升至21%,為零售業罕有之高。除了收入基數下降,去年李寧從安踏手中奪下中國職業籃球聯盟(CBA)5年獨家贊助商合約,以及年底簽下NBA著名球星韋迪,市場料兩張廣告合約均代價不菲。而失去CBA合約的安踏上半年廣告開支按年減少20%,佔收入比重為9.9%。


對於李寧「燒錢」賣廣告,執行副主席金珍君解釋說,體育品牌的營銷費用一般都比其他零售行業要高很多,但一旦品牌塑造成功,消費者就會向品牌聚攏。「就像Nike、adidas一樣,市場會集中在幾個最大的品牌手中。」他續稱,目前最重要的不是營業額或盈利,而是提高現金流、塑造快速補貨的零售模式、增強品牌形象及改善消費者體驗。


東莞市民﹕價錢不親民 款式不夠「潮」

本報記者日前在東莞市區的李寧自營店看到,當季新產品已上架,多款籃球鞋設計較過往簡潔且增加不少休閒款式。不過,當地人對李寧品牌轉型似乎還不受落。有打工仔表示,李寧價錢雖已降低,但仍不夠親民。而更為年輕的消費者則只鍾情Nike等國際品牌,認為李寧款式不夠「潮」。


分析﹕簽下籃聯長約 孭大筆固定成本

建銀消費行業研究部董事陳兆昌則說:「如果我是管理層,我應該會後悔一次過簽5年的CBA。原本在費用上有好大自由度,但現在變成以後4年都有一大筆固定費用。」不過他也讚賞李寧的改革決心,指其打造的零售模式令人期待,而安踏就在原地踏步。


創辦人兼主席李寧昨也在業績會上落力推銷新產品,包括兩大核心減震科技「李寧弓」、「李寧弧」等。不過有不願具名分析員指出,李寧要在眾多國產品牌中做差異化產品、功能性訴求會很難,「以300多元的價位來說,買李寧的消費者未必會看重功能性,反而更多是看價錢和款式。」


被問及李寧的品牌定位和目標客群,李寧說:「我自己的看法不太一樣,我認為不是看年齡、口袋有多少錢,而是要發掘潛在客戶。」他指內地人的生活方式在改變,運動已不是奢侈品,只要是追求運動感覺的城市人都是李寧的潛在客戶。


明報記者 李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