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評論﹕緬甸模式與平反六四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12日 06:35
2013年08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緬甸舉行了一場意義重大的集會,約5000人齊集仰光會議中心,參與「8888」民主運動25周年紀念,出席者包括了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一批前學運領袖和反對派成員,但也有總統登盛所屬執政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的高層。這亦是緬甸政府25年首次默許民眾公開紀念這個日子。


學運25周年 首公開紀念

1988年8月8日,緬甸數十萬民眾無視軍政府戒嚴令上街,結果遭武力鎮壓,逾3000人死亡,大批民運人士被迫流亡海外。簡單來說,那就是緬甸版的六四鎮壓。25年後的今天,緬甸民眾終能公開紀念這場慘劇,無疑是一個重要里程碑,畢竟在一年前,緬甸一批政治活躍人士仍因為企圖組織類似的紀念活動而被警方拘捕。這種場面難免令人聯想,到底相似性質的紀念活動,何時才能在中國大陸出現。


然而更可圈可點的是,這次由昔日民運人士組織的民間紀念活動,居然獲得政府大力配合。除了多名執政黨高層出席,當局還准許在紀念活動中,播出一套講述當年軍方殺害示威者及昂山素姬勇敢領導抗爭的紀錄片,又容許舉行攝影展,展示當年學生遭軍方射殺的照片。要知道,無論是當前的執政黨還是現政府和國會,當中不少成員都是前軍人乃至現任軍方將領。駐仰光的政治顧問Daniel Gelfer便認為,「政府主動參與紀念活動絕不止具象徵意義,這是治療歷史傷口的漫長和解路上的重要一步」。


素姬妥協換民主空間

其實素姬近日有關「8888」紀念活動的發言,也顯得非常溫和,她沒有大談什麼追究屠城責任,反而呼籲民運人士和反對派不忘舊事之餘,更應多往前看,「重要的是向前邁進,尊重所有人的權利」。


如果說出這種話的人不是素姬而是其他人,恐怕已被大罵是向強權低頭、為了權力而出賣靈魂。事實上,很多曾經被囚的異見人士,仍對緬甸軍方繼續扮演舉足輕重政治角色,心存懷疑,認為必須徹查當年鎮壓真相,追究屠殺責任。


素姬這種妥協主義,可以為民主自由公義逐步換來較大的空間,有助實現國家大和解,但也可能無法保證民主公義最終得到全面伸張,例如軍方長遠可能仍擁有一定政治權力,鎮壓民運慘劇也可能只獲有限度平反。


素姬的做法是否明智,也許要留待歷史證明。至於這種緬甸模式是否適用於中國,現在要論斷為時恐怕太早了,畢竟現在的當權者,連民主改革的步伐都未肯踏出,又談何互相妥協?


文﹕郭濟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