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荷蘭科學家研製出全球首塊人造牛肉漢堡扒,昨日在倫敦首度亮相,並在發布會即場煎製讓兩名志願者試食,同時科學家宣布Google創辦人布林正是研究的幕後神秘支持者。科學家表示,希望人造肉將來能成為環保的肉製品替代物,以緩解食物短缺和氣候暖化等問題。
這塊人造牛漢堡重約5安士(142克),利用幹細胞技術培育而成,研發成本達25萬歐元(約257萬港元),是荷蘭馬城大學(University of Maastricht)血管生物學家波斯特(Mark Post)數年來的研究成果。他說:「初步樣本顯示,人造漢堡不能算美味,但希望能稱得上『足夠好』」。
美國食評家舍恩雅爾德(Josh Schonwald)和奧地利食物研究員呂茨勒(Hanni Ruetzler)昨日參與試食。舍恩雅爾德說,人造漢堡缺少了脂肪,但口感與普通漢堡無異。呂茨勒說:「我以為肉質會更軟腍……與真肉接近,但肉汁較少。」
胡椒焦糖調味 紅菜頭汁染色
科學家用了培養人體組織和器官的醫療技術,首先從真牛肌肉中抽取幹細胞,放在培養液及生長化學物中培育,讓細胞複製成1厘米長、數毫米闊的肉絲。這次的人造漢堡扒用了約兩萬條「肉絲」製成,肉呈白色。為了讓漢堡更像真和美味,本身是素食者的實驗人員布雷伍德(Helen Breewood)為人造肉「整色整水」,加入紅菜頭汁染色,並加入鹽、麵包糠、焦糖、胡椒和藏紅花等調味。她說:「如果外形和味道不像真肉,就不能成為可行的替代品。」
昨日的記者會上,科學家宣布Google創辦人之一的布林(Sergey Brin)就是整個計劃的幕後財政支持者。布林在一段影片中說,科技可以改變世界,他希望在科技中尋求機會。現時科學家只能培育一小塊肉,要製造大塊肉就需要人造血管等複雜和昂貴技術,要商業化生產需要最少20年。
製造成本高 商業化生產需20年後
動物權益組織「道德對待動物協會」(PETA)認為,人造肉能替代屠宰場和「動物工廠」等不人道方法,也能減少碳排放,節約水資源和令食物供應更安全。亦有質疑者指出,幹細胞不能重複使用,因此生產人造肉需要從活口身上提取幹細胞,根本無法代替牲口養殖。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到2030年全世界每年肉類產量將由1990年代末的2.18萬公噸增加至3.76萬公噸,但仍不足以應付人口增長的需求。
(綜合報道)
這塊人造牛漢堡重約5安士(142克),利用幹細胞技術培育而成,研發成本達25萬歐元(約257萬港元),是荷蘭馬城大學(University of Maastricht)血管生物學家波斯特(Mark Post)數年來的研究成果。他說:「初步樣本顯示,人造漢堡不能算美味,但希望能稱得上『足夠好』」。
美國食評家舍恩雅爾德(Josh Schonwald)和奧地利食物研究員呂茨勒(Hanni Ruetzler)昨日參與試食。舍恩雅爾德說,人造漢堡缺少了脂肪,但口感與普通漢堡無異。呂茨勒說:「我以為肉質會更軟腍……與真肉接近,但肉汁較少。」
胡椒焦糖調味 紅菜頭汁染色
科學家用了培養人體組織和器官的醫療技術,首先從真牛肌肉中抽取幹細胞,放在培養液及生長化學物中培育,讓細胞複製成1厘米長、數毫米闊的肉絲。這次的人造漢堡扒用了約兩萬條「肉絲」製成,肉呈白色。為了讓漢堡更像真和美味,本身是素食者的實驗人員布雷伍德(Helen Breewood)為人造肉「整色整水」,加入紅菜頭汁染色,並加入鹽、麵包糠、焦糖、胡椒和藏紅花等調味。她說:「如果外形和味道不像真肉,就不能成為可行的替代品。」
昨日的記者會上,科學家宣布Google創辦人之一的布林(Sergey Brin)就是整個計劃的幕後財政支持者。布林在一段影片中說,科技可以改變世界,他希望在科技中尋求機會。現時科學家只能培育一小塊肉,要製造大塊肉就需要人造血管等複雜和昂貴技術,要商業化生產需要最少20年。
製造成本高 商業化生產需20年後
動物權益組織「道德對待動物協會」(PETA)認為,人造肉能替代屠宰場和「動物工廠」等不人道方法,也能減少碳排放,節約水資源和令食物供應更安全。亦有質疑者指出,幹細胞不能重複使用,因此生產人造肉需要從活口身上提取幹細胞,根本無法代替牲口養殖。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到2030年全世界每年肉類產量將由1990年代末的2.18萬公噸增加至3.76萬公噸,但仍不足以應付人口增長的需求。
(綜合報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