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逃難童親睹母被割喉殺害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04日 06:35
2013年08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敘利亞爆發內戰後,大批難民湧至黎巴嫩、土耳其與約旦等鄰國,導致當地資源短缺,其中在黎巴嫩,官方數字顯示敘國難民已逾60萬人,非官方統計更估計今年底將逼近200萬。黎巴嫩總人口僅400多萬,難民為這個資源本已分配不均的國家帶來嚴重政治、經濟、醫療、教育等問題。


鄰國黎巴嫩超負荷

宣明會黎巴嫩總幹事戴克(Anita Delhaas-van Dijk)向本報表示,黎巴嫩多個與敘國接壤地區的人口,因難民湧入大增2至3倍,本已非常簡陋的村落人滿為患。「黎巴嫩境內並無官方難民營,難民僅能租用地窖、閣樓等地方居住,那些地方可能沒水電供應,衛生環境亦不堪入目」。


戴克表示,黎巴嫩每日均發生難民襲擊事件,「難民來自不同地區,擁有不同宗教文化背景,政府軍與反對派支持者、基督徒與遜尼派或什葉派信徒時有衝突」。雖然許多黎巴嫩人多同情難民,但隨着社區壓力增加,黎巴嫩人與難民的對立也升溫。


兒童往往是戰火中最無助的一群。戴克說:「去年12月我接觸到一名難民女孩,她告訴我,有一天槍手闖進學校,就這樣,她便被迫失學逃難,直至今年4月才能在黎巴嫩繼續學業;另一名男孩對我說,親眼目擊自己的母親被人割破喉嚨而死。」


她指出,難民兒童令黎巴嫩教育體系受衝擊,學校要挪出時間及資源教育難民兒童,令黎巴嫩學童的上課時數減少。宣明會在當地提供「社會凝聚計劃」,助難民兒童在安全環境中學習生活,並提供心理輔導幫他們忘記傷痛。雖然香港與黎巴嫩相隔近8000公里,但戴克認為,港人不應置身事外,她希望港人透過捐款等途徑盡己所能為難民出一分力。


明報記者 吳克穎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