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可以說,上半年經濟數據公布之後,市場反應還算平靜,因為下行的經濟數據不僅符合市場預期,政府也認為這是宏觀調控之結果。不過在數據公布後,國務院立即召開下半年經濟工作分析座談會。李克強總理就此提出的下半年國內經濟工作的總框架或新思路:即「托底線保增長」。對此提法,市場解釋不少。有人認為,儘管財政部長認為下半年不會出現新的經濟刺激政策,但適度的刺激政策出台在所難免。
底線:經濟下行 不可影響結構調整
不過,本文則不是這樣理解。因為這裏最重要的是「底線」如何理解?是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所規劃的今年GDP增長7.5%呢,還是到2020年經濟翻一番的6.8%呢,所以市場上更多的人猜測為後者。不過,在本文看來,下半年經濟增長「底線」不在於具體數位,而是如何保證經濟下行不影響整個經濟結構調整及經濟升級轉型。
如果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升級轉型能夠順利展開,那麽經濟增長速度多少都不是問題,因為這樣才能真正去除不利於未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不確定性因素。如果經濟增長下行可能會衝擊這種經濟升級轉型,那麽政府可能會出台適當的政策來保證經濟增長。
尋找平衡 保證增長方式過渡與升級
因此,李克強總理認為下半年的經濟要在政策取向底線與經濟增長合理區間尋找平衡,以便保證經濟增長方式過度與升級。這是自然的;其方向也是正確的。因為前10年經濟發展所積累下的問題,已經很多,也很複雜。如果對這些問題不清理及實行重大改革,未來中國經濟不僅不容易發展,而且還可能面臨巨大的風險。
不過,這裏有一個問題值得密切關注。就是這種經濟發展思路能否又回到以前慣性思路上去。如果是這樣,那麽新的經濟結構調整不僅不可能,也容易導致前功盡棄。比如,政府一方面希望擠出房地產泡沫,另一方面遲遲不敢放棄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工具性,同樣希望購買第一套住房者來保證經濟穩定增長。但是,這裏應該看到,住房作為投資與消費之區分,並非購買套數多少,或只購買一套住房就不會投資,而是如果不對住房作事中和事後限制,同樣是可用於投資的,只不過其槓桿率高低差異。特別是在當前中國人把結婚與離婚當兒戲的今天,只要購買住房是有利可圖,那麽購買一套住房用於投資更會普遍了。
需去經濟「房地產化」 避走回老路
還有,政府把保增長不僅在默認住房市場宏觀調控的工具性,而且把保障性住房作為下半年經濟增長之動力,希望以此來增加投資拉動消費。比如擴大棚戶區的改造。不過,我們應該看到,前10年中國經濟增長完全是房地產市場發展和繁榮所拉動的。也由此積累了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問題。因此,政府要想真正的讓經濟結構調整,就得去經濟的「房地產化」,就得以房地產市場重大調整作為整個結構的切入點。如果房地產問題沒有處理好,那麽其他問題也只能是表像。從最近政府對住房市場的態度來看,到目前沒有一點作為,或新政府作為太少。如果這樣,「政策底」的意義又不同了。對此市場要密切關注。
由此可見,下半年的政策取向十分重要,它不僅決定了中國經濟下行趨勢能否轉變,而且也決定了未來中國經濟如何發展。如果說,政府仍然把經濟增長寄託於房地產市場,寄託於房地產投資,那麽下半年中國經濟短期增長當然沒有問題,但其不僅經濟結構無法順利調整,而且中國經濟發展還可能回到前幾年的老路。何去何從?市場拭目以待。
易憲容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底線:經濟下行 不可影響結構調整
不過,本文則不是這樣理解。因為這裏最重要的是「底線」如何理解?是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所規劃的今年GDP增長7.5%呢,還是到2020年經濟翻一番的6.8%呢,所以市場上更多的人猜測為後者。不過,在本文看來,下半年經濟增長「底線」不在於具體數位,而是如何保證經濟下行不影響整個經濟結構調整及經濟升級轉型。
如果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升級轉型能夠順利展開,那麽經濟增長速度多少都不是問題,因為這樣才能真正去除不利於未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不確定性因素。如果經濟增長下行可能會衝擊這種經濟升級轉型,那麽政府可能會出台適當的政策來保證經濟增長。
尋找平衡 保證增長方式過渡與升級
因此,李克強總理認為下半年的經濟要在政策取向底線與經濟增長合理區間尋找平衡,以便保證經濟增長方式過度與升級。這是自然的;其方向也是正確的。因為前10年經濟發展所積累下的問題,已經很多,也很複雜。如果對這些問題不清理及實行重大改革,未來中國經濟不僅不容易發展,而且還可能面臨巨大的風險。
不過,這裏有一個問題值得密切關注。就是這種經濟發展思路能否又回到以前慣性思路上去。如果是這樣,那麽新的經濟結構調整不僅不可能,也容易導致前功盡棄。比如,政府一方面希望擠出房地產泡沫,另一方面遲遲不敢放棄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工具性,同樣希望購買第一套住房者來保證經濟穩定增長。但是,這裏應該看到,住房作為投資與消費之區分,並非購買套數多少,或只購買一套住房就不會投資,而是如果不對住房作事中和事後限制,同樣是可用於投資的,只不過其槓桿率高低差異。特別是在當前中國人把結婚與離婚當兒戲的今天,只要購買住房是有利可圖,那麽購買一套住房用於投資更會普遍了。
需去經濟「房地產化」 避走回老路
還有,政府把保增長不僅在默認住房市場宏觀調控的工具性,而且把保障性住房作為下半年經濟增長之動力,希望以此來增加投資拉動消費。比如擴大棚戶區的改造。不過,我們應該看到,前10年中國經濟增長完全是房地產市場發展和繁榮所拉動的。也由此積累了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問題。因此,政府要想真正的讓經濟結構調整,就得去經濟的「房地產化」,就得以房地產市場重大調整作為整個結構的切入點。如果房地產問題沒有處理好,那麽其他問題也只能是表像。從最近政府對住房市場的態度來看,到目前沒有一點作為,或新政府作為太少。如果這樣,「政策底」的意義又不同了。對此市場要密切關注。
由此可見,下半年的政策取向十分重要,它不僅決定了中國經濟下行趨勢能否轉變,而且也決定了未來中國經濟如何發展。如果說,政府仍然把經濟增長寄託於房地產市場,寄託於房地產投資,那麽下半年中國經濟短期增長當然沒有問題,但其不僅經濟結構無法順利調整,而且中國經濟發展還可能回到前幾年的老路。何去何從?市場拭目以待。
易憲容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