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民思潮成功透過社會運動令教育局擱置國民教育科,惟此年輕的政治組織一直刻意和政黨劃清界線。升中六的古俊軒退出「學民思潮」後,於去年11月加入新民主同盟,他說加入政黨是因為認為民主派亦不能「離地」,指認真的地區工作才能「令市民明白民主政治的必要」。古說曾有市民質疑他資歷不足,但他反而認為年青人的拼勁才是他的優勢。
貼近民生解釋民主
古俊軒加入學民思潮前是「九十後動員」的創會成員。「反國教大聯盟」於去年9月在政府總部集會,古俊軒當時負責通宵留守,除9月1日,在開學時曾連續請假一周。古說父母「最初都無乜點,只要希望有少少交帶」,後來卻相當支持,更每日到政總探望。
讀中六 常被質疑資歷淺
後來佔領結束,古反思去向,認為政治離不開民生,最終於去年11月加入新同盟,其後退出學民思潮。在訪問中,古經常問:「民主派的票數雖然仍有優勢,點解區議會(選舉)中我們又沒有相同優勢?」他認為作為民主派政黨,應先跟進每個地區個案,「幫市民之餘,才慢慢再解釋理念」,才可讓市民明白「為何我們作為民主派這麼支持民主」。
19歲當上社區主任,古笑言「當然我不會著中學校服去show(展示)畀人睇我未讀大學」,但亦坦言曾有中年男子當面質疑「我食鹽多過你食米」。古認為年輕是他的「特徵」而非「缺點」,認為現已是資訊年代,資歷問題不大,年輕人反而更有拼勁。
一周5天無薪工作睡5小時
現時他除了每日上學8小時外,每周有5天會到議員辦事處工作,工作天只有4至5小時睡眠,且沒有受薪,幸得家人支持才能應付。
對於建制派對手,古炮轟對方有時「拿了資源亂咁揈」、「派完蛇齋餅糉,但人哋要條巴士線你唔幫人」,形容這是「缺德行為」。被問到會否繼續政途,住公屋的古俊軒說現已感覺到日後將有財政負擔,希望入大學時選專業科目如社工、護理等,為自己生活「鋪後路」。
明報記者 陳洛明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