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應屆文憑試考生曾芷君,在視障、聽障及觸感障礙下,取得3科5**、2科5*、1科4級的成績,成為一時佳話。除了芷君自身努力,母校心光學校及英華女學校,亦有5招從旁輔助,包括安排她坐在課室前排、提早將教材「譯」成點字、盡量以口述授課、預告課堂內容及提供課後輔導;心光學校補充,主流學校要掌握協助殘障生的技巧,但態度更重要,若肯凡事協商,困難當迎刃而解。
20歲的芷君,因先天視覺神經萎縮導致失明,小一時再被發現有中度至嚴重聽障,加上觸覺神經問題令她無法以指頭學習凸字,最終要依賴嘴唇「感受」凸字。芷君在心光學校成長,到升中階段始決定轉往主流學校,入讀中西區名校英華女學校。
書本教材送心光譯點字
學習路荊棘滿途,培育芷君的兩所母校卻自有辦法。英華女學校副校長曹港生說,除了教師會提早一周或以上,將書本、教材及考卷等送往心光學校「譯」成點字;課堂上也會安排芷君坐在最前排,及預留相當位置擺放「點字機」等儀器;教師會盡量以口述授課,令芷君可清楚聆聽課堂內容。
盡量口述授課提供課後輔導
由於芷君難以「邊聽書、邊記事」,校方不但會向芷君預告課堂內容,也會提供課後輔導,讓她重新學習「聽漏」的內容。不過,為讓芷君適應學校的環境及生活,除了必要的學習輔助,教職員也待她如其他學生,不會特別照顧。
同時,心光學校教師王曉蕙自芷君中四起,每周與她見面2至3小時,協助解決學習困難,例如芷君修讀英國文學,因未能按課程要求親身看電影,王老師會找電影劇本給她用唇閱讀,並向她描述部分電影場景、人物表情等。她特意提到,芷君一直能穩定處理壓力,被問到疲累與否,只會說「都沒辦法,要積極堅持下去」,然後又再專心學習。
心光教師每周約見助學習
另一教師莫小麗說,一般視障生到新校首個月,要由同學擔任「愛心大使」陪同出入,其後再以拐杖獨行。而課堂上若涉及數學概念,需簡化數學圖案、立體物品等內容,例如以粗點顯示線條之不同,及讓視障生先觸摸立體物件以理解三維概念。
她又表示,除了英華外,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聖保羅書院、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及余振強第二紀念中學等均樂於取錄視障生。部分學校擔心未能應付教導視障學生,但莫稱:「凡事都可協商、找出一些技巧去解決問題,學校的態度其實更重要!」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