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青馬橋研風乾系統防鏽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13日 06:35
2013年06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青馬大橋啟用16年,勞損難免。為免吊纜生鏽,路政署正研究引入外地大樓使用的風乾系統(dry air injection),原理如開風筒吹頭髮,用乾風驅走濕氣,相信有助延長大橋主纜壽命,該署年底將研究可行性。


青馬大橋是現時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懸索吊橋,大橋橫跨海面,而香港氣候潮濕,路政署正研究新方法防鏽。青馬橋懸索主纜其實是由無數條幼鋼索綑成,若內裏有鋼索鏽蝕,較難察覺,如鏽蝕嚴重,便要更換整條纜索,甚至要關閉大橋維修。文獻指出,以往沒有技術防止主纜生鏽,若能保持鋼結構附近的相對濕度在60%以下,就可完全避免主纜鏽蝕。風乾系統就是利用此原理,裝設及維修成本亦較以往技術低,且較環保。


成本較低更環保

路政署高級工程師洪國民解釋,風乾系統是由吹風機、入風點及排氣點組成,先用機器製造乾空氣,由吹風機把乾風吹入兩條主纜索內,乾風流經密封的主纜,至排氣點排出(見圖),中間的氣壓會確保沒有水或霧可進入主纜,逼走濕氣,延長大橋主纜壽命。


多國已引入技術

洪國民表示,不少外國的新懸索吊橋建造時已引入該技術,惟已建成的橋大多留待落成30至40年才會研究是否加設。這技術經過8至10年應用,現已慢慢成熟,引入的橋包括1981年落成的英國亨伯橋(Humber Bridge)、1970年啟用的丹麥的Little Belt Bridge。洪強調,引入技術是未雨綢繆,青馬橋主纜鏽蝕情况正常,現時部門內仍參考外國文獻,其後亦要作可行性研究,以檢視香港潮濕環境是否合用,同時亦要密封主纜,以免注入的乾燥空氣泄漏。他期望今年底開始研究,預計兩至三個月內完成,暫未有落實技術的時間表。


署方:4月開始塗保護油

路政署表示,自今年4月,署方開始按計劃為大橋主纜保護層塗油。就大橋吊索及主纜,署方每月會檢查,另每年也會詳細檢查,大橋整體狀况良好。


明報記者 林景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