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電影後期水準低長青網文章

2010年06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6月15日 14:12
2010年06月15日 14:12
詳情#
【明報專訊】馮小剛在內地一個電影論壇中批評中國電影後期製作技術差,說中國電影人要從技術學起。 其實曾經叱咤一時的港片,也不如何重視後期製作。 令外國片廠卻步 外國片廠買中文片,很多時會因為後期製作欠佳而打回頭,要求重新再做,認為不合標準。 與外國電影相比,尤其那些電影業發展得較好的地方,中文片在後期所花的費用,實在少得可憐。 要符合荷李活要求,一部電影的後期製作,不連電腦特技效果,已需百萬美元以上,這個成本已可以用來拍一部中型片了。 除特別視覺效果外,觀眾可能不會太留意後期製作的重要性,只知西片拍出來畫面清晰些,音效比大部分中文片突出。 看中文片,很多時一眼便看得出是後期配音,非現場收音。現時合拍片當道,中港台演員大混雜,拍戲時有人講普通話有人講廣東話,後期配音不足為奇,反正嘴形也會因此而不夾。 但全廣東話或全普通話作現場收音的電影,也常聽得出是後來補配的。西片補配十分普遍,有些電影甚至大部分是事後配音的,但他們要求高,放在這方面的時間很長,加上用電腦細心調校,簡直做到現場一樣。 現在中西電影大多數都有做數碼後期,方便做視覺特效、畫面調色等。 西片在解像度要求很高,中文片則因遷就成本,降低了解像度要求,所以外片多半比中文片畫面更清晰。 過去港片投資者只看短期利益,今天中文片市場擴大了,未來還面向國際,有必要及有條件提高後期水平。 郭繾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