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據公司註冊處數字顯示,本港有1309個放債人牌照持牌人,近3年新發出放債人牌照按年增25%。市面不少財務公司標榜網上或電話極速批核申請,由申請、批核至取得貸款,過程不需申請人親身到財務公司辦理手續。有財務公司負責人稱網上批核有風險,但部分公司盼以「做大個餅」彌補壞帳損失,以高息私人貸款為例,壞帳率不高於一成下仍「有肉食」。
03年環聯成立後 假證借錢大減
香港第一信用財務主席冼國林稱,盜用身分借貸事件於2000年最猖獗,但自2003年環聯信貸服務成立後,以假證借貸事件大幅減少,因為財務機構及銀行俱會以全名及身分證號碼核對申請人的信貸紀錄,甚至連查詢借貸也會記錄在案,不法之徒難以在短時間內重複到多間機構借貸而不被識穿。他稱曾聽聞類似事件,「但始終唔會個個唔見身分證,個案唔會太多」。
他稱,銀行把前線處理申請職員與審批人員分為兩層架構處理借貸,此舉易被騙徒鑽空子,「財務公司則會面對面問申請人做什麼工作,職責是什麼,講多一會,通常會無所遁形」。
稱銀行借貸兩層架構 易被鑽空子
至於網上及電話批核貸款被認為風險大,為何不少財務機構仍會冒險,冼國林稱,私人貸款利息高,財務公司一般有一至兩成利潤,壞帳率維持3%以下為最理想,即使為5%仍然有利可圖,因此有部分公司以吸納大量生意,彌補壞帳損失。
有打擊洗黑錢的執法人員表示,大型洗黑錢個案中,未見有使用失證犯案,認為上述借貸金額小、風險大,故不普遍。有資深執法人員表示,以往類似案件,主要是從舊樓偷取事主的新信用卡或住址證明,如非收到還款通知書,事主可能一直不知情。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法律上難以規管財務公司的批核程序,「始終他們自願承受撇帳風險」。
03年環聯成立後 假證借錢大減
香港第一信用財務主席冼國林稱,盜用身分借貸事件於2000年最猖獗,但自2003年環聯信貸服務成立後,以假證借貸事件大幅減少,因為財務機構及銀行俱會以全名及身分證號碼核對申請人的信貸紀錄,甚至連查詢借貸也會記錄在案,不法之徒難以在短時間內重複到多間機構借貸而不被識穿。他稱曾聽聞類似事件,「但始終唔會個個唔見身分證,個案唔會太多」。
他稱,銀行把前線處理申請職員與審批人員分為兩層架構處理借貸,此舉易被騙徒鑽空子,「財務公司則會面對面問申請人做什麼工作,職責是什麼,講多一會,通常會無所遁形」。
稱銀行借貸兩層架構 易被鑽空子
至於網上及電話批核貸款被認為風險大,為何不少財務機構仍會冒險,冼國林稱,私人貸款利息高,財務公司一般有一至兩成利潤,壞帳率維持3%以下為最理想,即使為5%仍然有利可圖,因此有部分公司以吸納大量生意,彌補壞帳損失。
有打擊洗黑錢的執法人員表示,大型洗黑錢個案中,未見有使用失證犯案,認為上述借貸金額小、風險大,故不普遍。有資深執法人員表示,以往類似案件,主要是從舊樓偷取事主的新信用卡或住址證明,如非收到還款通知書,事主可能一直不知情。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法律上難以規管財務公司的批核程序,「始終他們自願承受撇帳風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