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市建局高層理念爭議 折射應審視營運模式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16日 06:35
2015年04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市建局高層之間因為營運理念不同而出現人事變動,原行政總監譚小瑩辭職,連日來傳媒報道的資料和情况,披露了譚小瑩與市建局主席蘇慶和決裂的因果。不過,撇除對兩人的是非對錯作判斷,事件暴露出來的問題,涉及市建局現行營運模式能否持續、市建局架構是否臃腫和效率的衡工量值問題,都值得社會討論。


市建局儲備起落大

關鍵在7年樓齡賠償

市建局於2001年由政府注資100億元成立,過去10多年營運下去,迄今累積盈餘約140億元,使市建局的總儲備(注資加盈餘)達240億元。市建局成立之時,正值房地產低潮,可以較低成本收購舊樓,到項目推出市場之時,房地產開始復蘇以至樓價飈升。因此,市建局財務現况與當年「低買高賣」有關,是時勢使然。


不過,近年舊樓呎價跟隨大市飈升,市建局收購成本大增。未來一段日子,樓市調整已屬必然,市建局重建舊樓的營運業績或許不再那麼風光,有可能從「低買高賣」改變為「高買低賣」,令致部分項目虧蝕。由於市建局兼負一些社會公益職能,例如保育開支不菲,因此在未來數年,市建局營運出現虧蝕是預期之內。


市建局內部估計,目前推行的項目,到2018/19年度總儲備將跌至90億元,跌破政府100億元的注資額;最新預測到2019/20年度總儲備回升至約120億元。市建局的財務狀况或許跟隨房地產周期起落,可是5年之後,市建局儲備將持續增加還是再次虧蝕而減少,難以評估,這是因為市建局收購成本難以大降,以及仍然要負擔不賺錢的公益職能。因此,現在市建局觸及的是營運模式能否持續的根本問題。


市建局陷身困局,主要原因是收購舊樓成本高昂,須按同區7年樓齡樓價賠償。近年樓價不合理飈升,市建局收購的舊樓即使已經溶溶爛爛,仍要賠償呎價動輒萬元,特別是歷年多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由於地盤細小效益有限,虧蝕將數以十億元計。關於7年樓齡賠償政策,市建局內部經常觸及,探討應否改變;2011年檢討《市區重建策略》時,當年政府以牽涉重大,為免引起爭議而沒有深入討論。去年檢討需求主導計劃時,市建局有董事建議減低收購價降低成本,改以10年樓齡甚至市價賠償,但是無論在內部討論或非正式諮詢外界,均認為難獲社會和立法會支持,再度不了了之。


7年樓齡賠償政策,不單構成市建局的財務負擔,某一程度還衍生道德風險;一些舊樓業主覬覦優渥賠償,對維修物業採取消極態度,容讓樓宇殘破老舊,藉此「迫使」市建局收購重建。因此,這項政策有需要檢討。但是,只要政府弱勢,不敢挑起敏感議題,致使明知7年樓齡賠償有欠公平,社會上都沒有機會討論。今年有區議會選舉、明年有立法會選舉、後年有特首選舉,在這些選舉年,更難以期望政府有勇氣改變7年樓齡賠償政策。


實際上,市建局履行重建和其他公益職能,這與財政健康並不存在根本矛盾,而是可以共存共生。市建局的公益職能,例如保育等任務,耗費不菲,單是上海街和太子道西的舊樓保育和活化就需要約16億元,錢從何來?若市建局最終入不敷支,需要政府注資還是公帑埋單?因此,理想做法是:設法使市建局維持財政自給自足,檢討7年賠償政策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按目前所知,市建局內部的營運爭議,蘇慶和更多關注財務情况;就主席的職能而言,此乃應有之義,因為市建局最終需要政府打救,即是其模式不可持續,縱有多崇高的理想也屬枉然。不過,若繞過市建局的法定角色與職能,將之蛻變為類似發展商的機構,也不妥當。市建局需要改變,應該全面檢討重建策略,包括在政府整體房屋供應擔當的角色、7年賠償政策與公益職能等,探求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定位,才是恰當做法,避免出現不必要誤會和猜疑。至於把收購舊樓外判給地產代理,予人市建局變質牟利之感,損害其形象,這個想法應該休矣!


市建局結構與效率

應予衡工量值審計

市建局結構是否臃腫,是今次爭議另一個焦點。市建局現有逾500人,其中收樓部有148人;約10年前,每個重建項目平均約44個月完成,去年延長至約67個月,即是較10年前多了23個月,主要是收購期由24個月延長至42個月。市建局營運須「以人為本」,其收購效率與私人發展商比較意義不大;不過,在10年前後,為何每個重建項目延長了那麼多時間,則有必要找出原因。市建局是公營機構,屬於審計署工作職權範圍之內,恰當做法是由審計署對市建局的營運進行衡工量值審計,以確定是否有冗員,並審視其工作方法是否有改善空間。今次市建局內部爭議折射出來的情况,審計署對它全面作一次體檢,也該是適當時候。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