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於4月13日討論以普通話教中文政策(下稱普教中),令人震撼的不單是教育局長吳克儉所說的截至201213學年有70%小學在個別班級或全校推行普教中,較2009年多四分之一;有37%中學也推行普教中,增加六分之一。更令人如夢初醒的是參與研究普教中的鄧城鋒回應記者詢問的話,「要全面推行普教中並非不可,但需一兩代人一出世便生活在普通話環境中,才能得心應手地將普通話作為學習工具,但同時亦不利於嶺南文化傳承,也會令文化走向單一化。」這是預示了香港文化的消失嗎?
報載鄧城鋒認為現時未有實證研究可證明普通話教學有助學習中文科,故對全面推行普教中有保留,他更舉例指出,現時支持普教中的原因包括普通話「我手寫我口」,有助改善作文使用口語問題,但詞彙規範只是淺薄的改善,作文更重要的命題立意、謀篇佈局等與普通話教學無關。事實上,教育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也承認「學者對於應否推行『普教中』仍持有不同意見」 。
2003年出任語常會主席的田北辰議員甚至否定吳克儉的說法,指出當年未有將普教中定為「遠程目標」,田氏又在立法會會議上指出,有普教中的小學為讓學生在小三及小六以廣東話應付全港性系統評核,只在小一、二及四普教中,其餘轉用廣東話教中文,認為「兩頭唔到岸,廣東話都學唔好」。事實上,教育局的文件中指出絕大部分開設「普教中」班的中學,只會在初中推行。誠然,大家都說文憑試中的中文科是「死亡之卷」,那是對學生的前途攸關的重要考試,大部分學校都選擇了用粵語教授中文,這是一種實際的考慮,明白母語對學習的重要。
凡此種種,說明學界對普教中仍有許多疑慮,可是教育局報稱的參與普教中學校的數目之多令人訝異,並將之視為「遠程目標」,為何當局一意孤行?難道如范國威議員所說,普教中是為了陰乾廣東話?
無綫電視的《時事多面睇》早前播出的「學好廣東話」中報道,廣州教師要用普通話教書,被訪教師指推普在意識形態上讓學生知道講普通話才是對的,講家鄉話是不適當的,是一種對社會有害而沒幫助的東西,不少平時慣用的用語,學生已不懂,弱化情况超出想像。前車可鑑,如果鄧城鋒所說的「一兩代人一出世便生活在普通話環境中」成真,當講普通話才是「對」的,我們的母語廣東話是家鄉話,被視為「不適當」,香港文化的前途就堪虞了。
作者是中學教師
報載鄧城鋒認為現時未有實證研究可證明普通話教學有助學習中文科,故對全面推行普教中有保留,他更舉例指出,現時支持普教中的原因包括普通話「我手寫我口」,有助改善作文使用口語問題,但詞彙規範只是淺薄的改善,作文更重要的命題立意、謀篇佈局等與普通話教學無關。事實上,教育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也承認「學者對於應否推行『普教中』仍持有不同意見」 。
2003年出任語常會主席的田北辰議員甚至否定吳克儉的說法,指出當年未有將普教中定為「遠程目標」,田氏又在立法會會議上指出,有普教中的小學為讓學生在小三及小六以廣東話應付全港性系統評核,只在小一、二及四普教中,其餘轉用廣東話教中文,認為「兩頭唔到岸,廣東話都學唔好」。事實上,教育局的文件中指出絕大部分開設「普教中」班的中學,只會在初中推行。誠然,大家都說文憑試中的中文科是「死亡之卷」,那是對學生的前途攸關的重要考試,大部分學校都選擇了用粵語教授中文,這是一種實際的考慮,明白母語對學習的重要。
凡此種種,說明學界對普教中仍有許多疑慮,可是教育局報稱的參與普教中學校的數目之多令人訝異,並將之視為「遠程目標」,為何當局一意孤行?難道如范國威議員所說,普教中是為了陰乾廣東話?
無綫電視的《時事多面睇》早前播出的「學好廣東話」中報道,廣州教師要用普通話教書,被訪教師指推普在意識形態上讓學生知道講普通話才是對的,講家鄉話是不適當的,是一種對社會有害而沒幫助的東西,不少平時慣用的用語,學生已不懂,弱化情况超出想像。前車可鑑,如果鄧城鋒所說的「一兩代人一出世便生活在普通話環境中」成真,當講普通話才是「對」的,我們的母語廣東話是家鄉話,被視為「不適當」,香港文化的前途就堪虞了。
作者是中學教師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