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家中經營小店,大人很忙碌,為方便看顧,孩子都在店中長大。我們希望他們能讀好書,有好前途。但13歲念中二的長子成績普通,無心向學,反而熱心和客人聊天。早前爸爸叫他放學回家,不要在店中泡了。不過幾天,兒子就說他不想讀書了,寧在店內幫手,不知讀大學有何用。為此,兩父子口角,我覺得勉強沒意思,爸爸不同意,還說要送他去外國讀書。兩父子,現在愈扯愈遠,如何收拾這局面?
爸媽對孩子的期望都是出於愛護,但表達和接納需要適當的技巧。當孩子還年少時,爸媽很容易把他套入他很需要大人照顧的圈圈﹕他現在仍少不懂事,不必聽他的辯解和意見,父母要替他做正確決定。
嚴管嘮叨反惹對立
當孩子進入中學階段,亦進入青春期,隨着生理變化,心理出現極大的轉變,自我意識覺醒,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建立個人觀點,亦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由於生活經驗不足,他們的看法簡單,遇上矛盾,亦容易反應過敏,這些反差,很容易令人有逆反的感覺,也成為孩子與父母難以溝通的因素。
爸媽對孩子的期望不切實際,以自己的價值觀來判斷,嚴厲管制或嘮叨不休,希望強勢指導、扭轉、壓抑或禁止其興趣愛好,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造成對立與反抗。
爸媽應耐心理解孩子的需要,認清他現時的能力和尊重他的成長。不要一聽到孩子的想法就馬上否定,宜耐心聆聽,多讚賞,也不妨按他的年紀和理解能力,適當向他訴說自己在工作、生活遇上的煩惱,讓他感到能和你們一起分析事情,也包含了相互的信任和尊重。
耐心聆聽 尊重信任
例如這孩子讀書可能不太如意,在店中能得到顧客認同而產生滿足感。爸媽想引導孩子重拾書本,首先要明白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這可以和學校老師多了解,若程度上的落差令他灰心,爸媽又不能教他,可否請人為他補習,助他追上程度?若孩子已經盡力,家長要求他考上第一也未免太不切實際,不如和他來個適當約定,能達到指標就算完滿。
當然,若孩子未能完成12年教育,其實也局限了他的發展,這些現實應盡量讓他明白,沒有基本知識,他的前途就要完全局限在店子裏,出外舉步維艱,將來想店子壯大生意,也可能因缺乏知識而有所局限。
認清目標 推動學習
再說,孩子若對家中生意有興趣,跟他讀好書、增廣見識其實不相矛盾,更可能是相輔相成,若能在時間安排上,孩子退一步,完成功課才去店子幫忙;爸爸耐心想想,和孩子分析他擁有哪些知識能力,便能幫上店務解決哪些困難,不難匯聚兩人共向心,一齊盡本分努力。
對不少孩子來說,能認清具體而可達到的目標,是努力學習的一大推動力,爸媽值得花心思和孩子保持良好溝通,了解他的特性,這樣不但能幫助他,也能減少彼此的摩擦,家庭整體亦能因良性互動而正面成長。
資料提供﹕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主任伍偉湛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