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為增加房屋供應,最新目標計劃將位於荃灣楊屋道附近、毗鄰住宅「御凱」的一幅地皮,改劃作商業及住宅用途的綜合發展區,預料可提供逾600個單位。荃灣區議會下周二將討論方案。
荃灣區議會下周二討論
該地皮位於楊屋道和馬頭壩道交界,面積約1.42公頃,由於居民憂慮屏風樓效應,該地皮現時為「未決定用途」地帶。規劃署向荃灣區議會最新提交的文件顯示,為增加房屋供應及增加區內商舖,建議將該地皮作商業及住宅混合發展,認為除可與周邊環境協調外,亦可滿足區內對商業及住宅的需求。
建議東建商舖西建宅
規劃署指出,由於該地盤鄰近工業區,建議地盤東面作商業發展,西面作住宅,以形成屏障,以解決交通噪音等問題。規劃署建議,該地盤用作住宅的發展密度為5倍,商業則9.5倍,擬建的建築物最高為主水平基準上130米,要求住宅樓面不少於約30,586平方米,非住宅樓面則為4萬平方米,料可提供最少612個中小型單位。
署方並建議在該地盤預留一塊沿着眾安街、闊20米的用地,以保留荃灣的通風廊,將風引導經過眾安街吹向荃灣市中心。
荃灣區議會下周二討論
該地皮位於楊屋道和馬頭壩道交界,面積約1.42公頃,由於居民憂慮屏風樓效應,該地皮現時為「未決定用途」地帶。規劃署向荃灣區議會最新提交的文件顯示,為增加房屋供應及增加區內商舖,建議將該地皮作商業及住宅混合發展,認為除可與周邊環境協調外,亦可滿足區內對商業及住宅的需求。
建議東建商舖西建宅
規劃署指出,由於該地盤鄰近工業區,建議地盤東面作商業發展,西面作住宅,以形成屏障,以解決交通噪音等問題。規劃署建議,該地盤用作住宅的發展密度為5倍,商業則9.5倍,擬建的建築物最高為主水平基準上130米,要求住宅樓面不少於約30,586平方米,非住宅樓面則為4萬平方米,料可提供最少612個中小型單位。
署方並建議在該地盤預留一塊沿着眾安街、闊20米的用地,以保留荃灣的通風廊,將風引導經過眾安街吹向荃灣市中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