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流動電訊市場再度出現加價陰霾,事緣本地3G牌將於2016年10月屆滿,現時通訊事務管理局,正諮詢牌照到期後的做法,其中一個方案是向電訊商收回三分之一的3G頻譜,作公開競投。然而,數碼通(0315)、和記電訊(0215)、香港電訊(6823)及CSL,這4間擁有3G頻譜的電訊商,聯合起來反對收回。其中,數碼通、和記電訊及香港電訊,均表明要透過加價,以應付日後增加的頻譜開支,換言之電訊商將消費者的利益,搬上枱面與政府博弈。
對消費者最切身的問題,是電訊商表示,一旦收回頻譜便要增加開支,最後會透過加價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數碼通總裁黎大鈞接受訪問時表示,法律上政府有權收回頻譜,但最終只會令消費者受害。「頻譜減少後,服務質素一定變差,而我們為了維持質素,就要增加基站及網絡覆蓋,這些成本肯定要轉嫁給消費者,到時消費者應去責怪政府,而不是我們電訊商。」
黎大鈞:最快需今年底開始加價
他聲稱,若果收回三分之一的頻譜,估計會拖低數碼通整體網絡表現40%,意味着要額外增加40%的投資,而他日拍賣頻譜的費用亦未知多寡,故加價幅度最少有40%。由於2016年3G牌照屆滿,現時要開始投資,最快可能在今年底開始加價。
和記電訊回應指出,假如當局落實重拍3G頻譜,相信客戶現時的服務質素必受影響,不排除將相關支出轉嫁至消費者身上。3G牌屆滿後的安排,亦應以公眾利益及使用體驗為依歸。
香港電訊未有正面回應會否加價,但2月底開始,向客戶發出的帳單上,已就「港鐵/隧道/流動電話牌照/行政費」加入新的註釋,並不諱言「政府增加頻譜費,及港鐵和隧道營運商增加費用,此收費亦會相應增加。」CSL則不回應加價提問。
學者:收回頻譜增成本 說法合理
理大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重明表示,電訊商增加成本的說法合理。他解釋,若將頻譜分成3個,每個均有用戶使用,若收回其中1個,勢增加其餘2個的壓力,就似高速公路上,突然減少1條行車線,令服務質素降低。
早前,通訊局助理總監卓聖德在報章上撰文,指出收回頻譜引入新電訊商,可令本地電訊市場變得多元化。他又指出,過去每次頻譜拍賣費創新高後,流動通訊月費卻拾級而下,故決定價格的因素是取決於市場,與拍賣費無必然關係。實際上,過去5年每年電訊商包含網絡建設支出的資本開支,只佔其收入約8%至11%(見圖)。
2001年9月政府拍賣4條3G頻譜,當時只有數碼通、和記電訊、CSL及Sunday(之後被電訊盈科收購),以底價4.7億元投得。頻譜使用期限為15年,直至2016年10月,政府有權收回頻譜去重新拍賣,而這15年間,電訊商合共要交13億元的保證金。
明報記者 岑梽豪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