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排除模仿犯案 學者倡趁機增親子溝通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17日 06:35
2013年03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繼大角嘴前日揭發幼子涉嫌肢解父母,昨凌晨元朗八鄉又有18歲獨子與友人涉「聯手」殺父傷母,令人關注會否有人因傳媒報道模仿犯案。有專家稱,從案發時間來說,第二案的發生,應與報章報道無關,但亦有專家不排除傳媒大幅報道,可能引來模仿者(copycat),建議家長藉着此宗新聞成為社會熱話的機會,多與子女溝通,消除誤會。


犯罪學者料與報道無關

城市大學犯罪學教授黃成榮表示,第二宗兇案發生昨日凌晨3時,當時報紙等詳述第一宗兇案的印刷傳媒尚未出版,電台、電視台的報道不算深入,他相信第二宗兇案的發生與傳媒無關。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則認為,不排除思想有問題的人,看到其他人殺父母的報道時,可能「因見到有人做而壯大咗個膽」,然後犯法,他建議父母可趁此機會與子女開心見誠討論事件,化不幸事件為溝通良機。


問子女「什麼會促使你殺我?」

身為人父的葉兆輝笑言,他昨晨對女兒說「你有乜嘢要同我講,你唔好殺咗我」,他建議家長可借此兇案成社會熱話,與子女深入討論事件,了解子女的看法。例如父母可問﹕「什麼會促使你殺父母?你有沒有朋友有此想法?這樣做有何不對?」另外,因應涉嫌肢解父母的男子曾於網上撰文稱不滿父母小時逼他學琴,父母可趁此關心子女平日應付課外活動會否感到壓力。


葉兆輝說,不幸事件可能源於長年累月積怨或誤解,建議父母應讓子女多點空間及自主,亦要多與子女溝通。他提醒父母可多留意子女「怪異」行為,若子女持續失眠暴躁,或在網誌寫上充滿怨憤的說話,便要多加小心,若有需要,可向社工或老師求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