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星期做菠菜餡餅用了豬油和牛油,文中提到這些油的脂肪酸不是太差。
其實所謂不太差是指其飽和脂肪酸、單元非飽和脂肪酸及多元非飽和脂肪酸的比例。
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在室溫會凝固,故含高水平飽和脂肪的食油,不論是植物油(如椰油、棕櫚油等)或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等),很多時都是呈固體。
簡單來說,這些油脂用於中、高溫煮食是比較穩定的。
十多二十年來,西方醫學均強調動物脂肪不健康,植物脂肪才有利於心血管健康。很多發達國家的人,如美國,多年來雖然減少攝取動物脂肪,但人均體重、患心血管病的人卻不斷增加;反而一些不理三七二十一,維持其傳統飲食文化及習慣而食用動物脂肪的,健康質素雖然沒有改進也不至如斯退步!近年,專家的說法是,食油不都是一樣,吃的方法非常重要。
其中最需要留意的是食油中脂肪酸的穩定性,多元飽和脂肪酸及單元非飽和脂肪酸是比較穩定的,故味道平和、含大量單元非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始終是平日最基本的食油。
但其實除了橄欖油,很多動物脂肪作為食用油,對健康來說是不差的。例如鵝油,其中飽和脂肪佔百分之三十七,單元非飽和脂肪佔百分之五十(橄欖油的是百分之七十三),而多元非飽和脂肪則只得百分之十三,故鵝油實在是橄欖油以外,作為點綴用途的不錯選擇。
香港人平日做菜很少會用鵝/鴨油,有朋友近日買鵝肉,「搭」了一大片鵝油,不知有何用途,最終那片油還是逃不過垃圾桶!筆者得悉後,即時反應是:吓,咁都得!但想深一層,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未吃過的又怎會知道其美味!但試過的就一定會有筆者的反應!
鵝/鴨油其實是法國人最愛的食油之一,著名法國菜油封鴨(duck confit)便是用鴨油來浸熟鴨腿肉的。又因為它有高水平的飽和脂肪酸,適合用作高溫煮食,加上其獨特風味,用來焗或炸薯仔更是一流。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來炒菜、煎蛋等。總之淡味的食物加一點點鵝油便可「升呢」不少,是茶餐廳與高級餐廳美食的分別。這些用鵝油煮食的食譜,近年也在英國流行起來,受到一眾食家及名廚追捧。還記得數年前的聖誕節,因靚太食家Nigella Lawson的大力推祟,所有超市的鵝油幾乎賣光,非常誇張,其好味程度可想而知。
雖然筆者家一般都以橄欖油煮食,但冰箱裏也會有些味道濃郁的動物脂肪備用,以點綴淡味的食物(不多用的油,如豬油、鵝油等最好儲存在冰箱內)。因油是可以混合用的,所以分量毋須太多,例如煎牛扒時,可以在淡味橄欖油加一塊牛油。好處是可以有牛油香,但不會像用全牛油般容易燒焦。
以下介紹的扁豆蔬菜餅,傳統是用椰油煎的,但若受不了濃烈的椰油味(筆者非常怕怕),而又不想味道太「寡」,可以用橄欖油再加點鵝油來煎。
作者簡介
嗨!我係Agnes是生化學博士。
現今租貴加上好食材難尋,上館子反而很難吃到健康和有真味好東西,於是,我一於自己煮食。
★如果對文內食譜有問題,可以登入本會的面書good food watch 發問。
文 鄺易行
圖 鄺易行、網上圖片
(www.goodfoodwatch.com;fb﹕Good Food Watch)
編輯 林華君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