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銀H股狂炒 對A股重現溢價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16日 06:35
2015年04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多項經濟數據均創海嘯後新低,市場因此憧憬人行「放水」,作為推高內銀股的藉口,抵消其餘重磅股的跌幅,令恒指力保不失微升57點。但部分內銀股較A股已從折讓變為溢價,大折讓或不再成為炒作原因。然而分析員仍認為,內銀有不少利好消息,價值將繼續獲得重估,成為後市的重要支柱。


今年首季內地經濟增長只有7%,為2009年以來最慢(見另稿),但經濟基調不佳令市場更期望人行減息或降存款準備金率,內銀股昨日表現強勁,工行(1398)大升4.86%,建行(0939)及交行(3328)亦升逾4%,中國銀行(3988)及民生銀行(1988)均升逾3%,同創上市後新高。


招行工行H股現溢價

此前內銀股為H股大折讓的重災區,普遍較其A股折讓最少兩至三成。但在這輪升勢後,工行及招商銀行(3968)的H股已較其A股出現溢價(見表),其他主要內銀較A股的折讓幅度亦減少至一成以內。平保(2318)昨日再升2.2%後,較其A股的折讓只有0.4%。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認為,北水南下主要是炒H股折讓,一旦折讓幅度縮小,對內地投資者的吸引力便大減,因此估計內銀股將逐漸失去炒作理由,隨騰訊(0700)及中移動(0941)等出現調整,恒指或將會進一步回落至27,000點左右。


港股通成交減 港匯回落

事實上,市况正進入調整階段,恒指連續兩天出現陰燭,昨日一度隨內地A股下跌,騰訊及中移動均挫逾2%。早前急升的券商股亦出現回吐,中信証券(6030)、海通證券(6837)及銀河(6881)均跌逾2%。港股通的額度用量只有5.6億元人民幣,成交額減至111.81億元,當中賣出成交額佔49%。港匯昨日低見7.7532,回到上周金管局未注資時的水平(見圖)。


但內銀股大放異彩,單是工行、建行及中行已合共拉升恒指近200點,令恒指保持升勢,收市報27,618點,升57點,成交2161億元。國指則升207點至14,471點。


泓福:內銀升勢未盡

泓福證券聯席董事林嘉麒認為,內銀股不止是炒折讓,國務院批准地方債置換,以及資金緊張情况改善下,信貸違約風險減少,都能釋放內銀股的估值,估計內銀股的升勢意猶未盡,後市或將靠此板塊推上28,000點。


《華爾街日報》報道,當局或下調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通的50萬元人民幣帳戶限制,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回應稱,現階段不會就此限制進行檢討。


明報記者 廖毅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