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呂大樂:搶奶暴露一國兩制無考慮融合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11日 06:35
2013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與內地近期因為限帶奶粉出現中港矛盾,專門研究社會問題的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呂大樂昨日表示,內地人來港搶購奶粉問題,暴露中央政府當年構思一國兩制時並無考慮區域的融合問題,以及本港與內地經濟水平縮窄等因素,港府有需要考慮未來區域融合的規模。


呂大樂昨在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表示,去年內地訪港旅客人次達3000多萬,當中約1800萬內地旅客是即日往返,即平均每日有5萬名內地旅客到港並非過夜,而且未來呈上升趨勢。他指出,這批旅客到港是為了日常需要,反映本港對於南中國來說,已成為兩至三小時的生活圈,「對內地人來說,到本港消費的距離對比以往出現了很大改變,很多有能力負擔的內地人都到港買生活用品」。


社會規劃沒計即日來回客

呂大樂說,內地人來港搶購奶粉未來可衍生至其他日用品,港府有需要限制奶粉出口,以確保本港嬰兒有足夠奶粉供應,但長遠再遇上同類問題,政府需有對策。他說,本港整個社會系統的設計,沒有計算這批即日來回旅客,「例如當初設計東鐵線,是假設所有市民往返屋企,無假設每日有幾萬人拎住行李過境購物。


促政府考慮區域融合規模

呂大樂續說,未來隨着落馬洲河套區、南沙等發展,本港進一步成為珠三角的1小時生活圈,政府有需要考慮未來區域融合的規模,並從城市管理及設計上面對所衍生的問題。參與節目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兩地不能只講融合而不講配合,政府需正視自由行對本港的影響。


劉銳紹籲正視自由行影響

近年香港社會出現多次「光復上水」等活動,呂大樂認為港人有權向內地表達不滿情緒,但表達後亦需要重新思考本港在國際上的定位及競爭優勢。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