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兩年前日本東北大地震,24歲香港留學生蘇煒華當年因為核電廠接連失守、中國撤僑,匆匆離開東京。兩年已過,地震陰影卻揮之不去。她稱無論是地震一周年,或是香港上月出現輕微地震,都牽動她的情緒,而她一直對日本朋友「感到愧疚」、「一路逃避,沒有更新最好朋友和(教會)教友的狀况」,直至今年初開始接受輔導,情緒才開始紓緩。今年3月她會再訪日本,試圖「為事件畫上一個句號」。
震後離開日本看似人之常情,但對蘇煒華來說卻萬分掙扎。大地震前,蘇在日本東京創價大學修讀工商管理學士二年級課程,本已修畢三分之二學分,現在只有3科能計算入其新大學的成績單內。蘇現於城大修讀語文學榮譽文學士(日本語)課程。
大地震當日,蘇煒華正在東京八王子家中用電腦,突然建築物晃動,「當時還有打電話給上層的朋友,怎知他已經跑到樓下,還叫我快點落樓」,雖然早已經歷過輕微地震,但驚慌的蘇小姐還是一邊逃一邊哭,直至入屋重新開電視,見到海嘯「時間表」警告,便知事態嚴重。
回到香港逃避日本新聞
後來海嘯冲毁福島核電廠,蘇煒華心想:「可否不要這麼快?」她3日都不敢關電視機,怕錯過資訊,還將放了食物和電筒的小背包放在牀邊,準備隨時逃生。幸大地震無再發生,「每日爆一個核電廠」,至中國撤僑,她才決定撤離。
蘇煒華憶述,她前往機場那刻,其實還未有機位,直至翌日(16日)在飛機上安坐,才記起要正式通知日本的牧師和教友:「當時打電話跟他們說:『我要走了,對不起!』」牧師回應:「不緊要,你安全返到去,要跟我們說。」她記得﹕「當時還天真問了句,『你們不走嗎?』」對方只說﹕「我們的家就在這兒,不用到哪兒去。」
「日本人積極面對這件事(地震)……若我一直在日本,是否可以幫他們呢?」她說一直對日本朋友「感到愧疚」,所以回港後刻意逃避日本新聞。後來蘇的男友媽媽患乳癌,她始明白有些事不是由個人決定,而是「一種安排」。
今年初,蘇因有感地震時常牽動其情緒,終決定尋求輔導,2月香港發生輕微地震,蘇更急得致電朋友問對方「有沒有事」。心結未解,她本月會再訪日本,希望趁地震兩周年,解開心結。
明報記者 陳洛明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