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二手店尋寶記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07日 06:35
2013年03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不是把旅遊行程編排妥貼的那種人,通常訂好來回交通及目的地住宿便算。讓自己漫無目的地在一處新地方蹓躂,是一件很自由的事。十居其九給我用雙腿發現了地道美食店、有趣雜貨舖等,方法是亂行一通,或詢問當地人,有地圖在袋裏便行。


沒有雜架攤味道

話說在斯德哥爾摩工作完畢,有一個清閒早上,隨便在酒店附近走走。驚喜路過瑞典老牌慈善二手店Myrorna,一入門口先給櫥窗上幾個舊款洋娃娃吸引着,已經滿心歡喜。店中央正推廣芬蘭玻璃及瓷器出品,名牌Arabia的1970年代茶杯全套售港幣300塊,經典級數的設計,其實很值得收藏。2樓上面有更多,按顏色將舊杯舊碟分類,完全沒有雜架攤的味道。我看中了一個菱形的透明玻璃小碟,上面凹凸花紋透露它來自1960年代,賣港幣55塊。另一盞全木小枱燈,連燈罩也是原木做,別致得很。不過亮點在地牢,我先在舊書架上找到10多本1970年代的瑞典漫畫,港幣6元一冊,給孩子們一定歡喜。巨大毛毛熊本土製造,沒穿沒爛港幣30塊錢,也落在我的購物籃裏。


找到香港製造舊裙子

鑽入去,不得了,舊裙子是我的死穴啊!逐件翻看,好些招牌寫着Made in Sweden/West Germany,瑞典和西德製造之餘更給我找到了Made in Hong Kong,他鄉遇故知,讓我會心微笑了。香港曾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成衣生產地,你可記得?


埋頭在挑選時聽見身邊有英語對話,是一身打扮精緻的女郎,臂彎擁着一大疊衣服,vintage在歐洲確是大磁石。其實對於瑞典年輕人來說,購買二手衣服和用品是一個有意識的選擇。二手店在北歐站得住腳,因為人們都明白回收再用對環境的重要,也不太介懷別人曾經穿著過,况且價錢也便宜一大截。


我在一整架子標籤着Personligare「更個人」的衣服中找到了3條連身裙,來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最貴那條才110港元,我便高高興興把它們全帶回家。


文、圖 周游 jauyau@gmail.com

wordwordword.wordpress.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