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養和首推角膜無縫移植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07日 22:50
2013年03月07日 22:5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養和醫院於去年10月做全港首宗「後彈力層內皮細胞角膜移植無縫手術(DMEK)」,新技術不用切割任何細胞組織,亦不用縫針,減低排斥及傷口發炎風險。醫生指出,該技術不適用於病情嚴重的病人。


以往角膜底層患有水腫的病人,需要做眼角膜移植手術,更換整個眼角膜,包括未有受損的組織。傳統手術一來會產生較大面積的傷口,需要縫針,二來亦因涉及移植整個外來的眼角膜,增加排斥機會。傳統手術亦有一定的傷口發炎及眼球內出血風險,並會造成深散光。


在新的微創技術下,醫生只要將所需角膜底層,包括「後彈力層」及「內皮細胞層」,從捐贈者眼球內撕走,再取走病人眼角膜內有問題的組織,然後用生理鹽水將要移植的組織層注射進病人眼角膜內,再經注入微細氣泡,慢慢將組織帶到正確位置固定。


排斥減 視覺不變形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形容,新技術可想像成將膠紙從一塊玻璃上撕下,再轉貼到另一塊玻璃上。他說,新技術能將90%至95%相關組織層「完美轉移」至病人的角膜內。


鄭又說,新技術的排斥率為每年累進增加1%,但由於涉及的組織較少,移植後組織亦能自然與角膜其他組織層縫上,令排斥率大減。他亦指有45%的病人在手術後,少於1個月內回復正常視力,亦不像接受傳統手術者,視覺出現變形。


不合嚴重病患

雖然新技術比傳統方法優勝,但因為手術過程中,醫生需要清楚看到角膜內的情况,故若角膜嚴重受損便不能接受新技術。鄭澤鈞承認,輪候適合移植的角膜時間可長達兩年,期間病人病情可能急轉直下至無法接受新技術。他得悉除養和外,其他醫院亦計劃推出此新手術,但未知時間表。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