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兩會」召開,國策扶持輪廓漸漸清楚,從中央政府今年的開支預算案中尋找蛛絲馬跡迹,除了市場近月熱炒的環保行業,醫療行業於中央政府的扶持名單上亦榜上有名。當然,醫藥板塊股份眾多業務各異,投資者必須先了解內地扶持醫療行業的大方向,才可以避免「藥石亂投」,從而穩佔先機。
事實上,醫療行業成為中央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一早隱隱見到伏筆。根據國務院近幾個月公布的文件,內地扶持醫療行業的大方向有二。
扶持大方向:基層化行業升級
一,醫療基層化、普及化。根據國務院早前發表的《鞏固改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當中就提到,中央政府將會加大力道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確保偏遠地區的基層醫療服務到位。
同時,醫保支付比例亦會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醫保的幫助對象將會聚焦基層人士,這個由偏遠地區及基層人士醫療需求所孕育出來的商機,對藥物分銷商以及普藥製造商最為有利。
二,醫療行業升級。根據國務院早前發表的《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當中就首次將生物產業定位為戰略新興產業,意味針對相關行業的扶持力度將會十分強勁。宏觀而言,中央政府已經就此定下明確目標,生物產業在2013至201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需要保持於20%以上。
微觀而言,生物醫藥產業則必須提升競爭力,汰弱留強,形成一批每年產值過百億元的大型藥企,同時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投放市場。筆者認為,上述微觀方針醉翁之意,終極目標在於推動一批「自家製」藥物品牌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因此,綜合以上各點,一些自主研發能力強的大型藥企,受惠會最深。
中生製藥研發力強 前景好
針對第一個大方向,筆者較看好藥物分銷零售及製藥業務兼備的上海醫藥(2607)及復星醫藥(2196)、特別是後者。上藥偏向藥物分銷零售,相關業務貢獻集團約八成半收入,復藥藥物分銷及製藥業務收入則是四六之比。值得留意的是,復藥的製藥業務主打生物製藥,產品包含心血系統、消化系統、抗腫瘤以及抗感染等等,食正兩個扶持大方向,業務發展前景可以再看高一線。
再看估值,復藥今年的預測市盈率為13.4倍,亦低於上藥的16.8倍,估值吸引。投資者可以考慮於12.5元水平收集此股,目標價16元,跌穿12元水平止蝕。
至於針對第二個大方向,筆者較看好自主研發能力極強的中國生物製藥(1177)。集團主打心腦血管以及肝病用藥。過去3年,集團研發成本對收入佔比由2009年頭三季的5.5%,扶搖直上至去年頭三季的7%,集團對研發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亦因此,中生製藥在研產品數量一直高企,截至去年9月底,集團臨牀試驗及申報生產的產品合共有69款,為集團未來的業務增長打下堅固的根基。
再看估值,中生製藥今年的預測市盈率為23.4倍,雖然略高於過去10年平均值的22.4倍,不過集團現時有國策相扶,增長前景已不可同日而喻。投資者可以考慮於4.5元水平收集此股,目標價5.5元,跌穿4.2元水平止蝕。
崔競文
事實上,醫療行業成為中央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一早隱隱見到伏筆。根據國務院近幾個月公布的文件,內地扶持醫療行業的大方向有二。
扶持大方向:基層化行業升級
一,醫療基層化、普及化。根據國務院早前發表的《鞏固改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當中就提到,中央政府將會加大力道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確保偏遠地區的基層醫療服務到位。
同時,醫保支付比例亦會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醫保的幫助對象將會聚焦基層人士,這個由偏遠地區及基層人士醫療需求所孕育出來的商機,對藥物分銷商以及普藥製造商最為有利。
二,醫療行業升級。根據國務院早前發表的《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當中就首次將生物產業定位為戰略新興產業,意味針對相關行業的扶持力度將會十分強勁。宏觀而言,中央政府已經就此定下明確目標,生物產業在2013至201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需要保持於20%以上。
微觀而言,生物醫藥產業則必須提升競爭力,汰弱留強,形成一批每年產值過百億元的大型藥企,同時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投放市場。筆者認為,上述微觀方針醉翁之意,終極目標在於推動一批「自家製」藥物品牌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因此,綜合以上各點,一些自主研發能力強的大型藥企,受惠會最深。
中生製藥研發力強 前景好
針對第一個大方向,筆者較看好藥物分銷零售及製藥業務兼備的上海醫藥(2607)及復星醫藥(2196)、特別是後者。上藥偏向藥物分銷零售,相關業務貢獻集團約八成半收入,復藥藥物分銷及製藥業務收入則是四六之比。值得留意的是,復藥的製藥業務主打生物製藥,產品包含心血系統、消化系統、抗腫瘤以及抗感染等等,食正兩個扶持大方向,業務發展前景可以再看高一線。
再看估值,復藥今年的預測市盈率為13.4倍,亦低於上藥的16.8倍,估值吸引。投資者可以考慮於12.5元水平收集此股,目標價16元,跌穿12元水平止蝕。
至於針對第二個大方向,筆者較看好自主研發能力極強的中國生物製藥(1177)。集團主打心腦血管以及肝病用藥。過去3年,集團研發成本對收入佔比由2009年頭三季的5.5%,扶搖直上至去年頭三季的7%,集團對研發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亦因此,中生製藥在研產品數量一直高企,截至去年9月底,集團臨牀試驗及申報生產的產品合共有69款,為集團未來的業務增長打下堅固的根基。
再看估值,中生製藥今年的預測市盈率為23.4倍,雖然略高於過去10年平均值的22.4倍,不過集團現時有國策相扶,增長前景已不可同日而喻。投資者可以考慮於4.5元水平收集此股,目標價5.5元,跌穿4.2元水平止蝕。
崔競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