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蘇偉文﹕審慎理財下的財政預算案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06日 06:35
2013年03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是香港每年重要的大事,因為財政預算案是政府來年的收支計劃,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變化,是用以配合政府政策推行。然而,財政預算案的受重視程度已日漸變質,人們每在財政預算案公布後表示預算案未能利民紓困,對財政預算案的定位就有點像古代官府開倉派米一樣。


誠然財政預算案要有利民措施,但這卻是建基於民貧而官富的情况下,因為民間的生活壓力已是很大,假如民間的生活還可以,財政預算案中的糖分縱然不高,市民都不會覺得怎樣,理由是派糖只不過是錦上添花。可是當大眾的聚焦都放在財政預算案的糖分時,那麼就一定出現了問題,尤其是當大眾要求的不是「小甜」的時候,大眾生活的困難已思過半。


在回歸前港英的財政預算案並沒有今天的受到重視,一來因為當時的政府並不如今天的富有,二來那時的經濟暢旺,市民工資連年上升,財政預算案有多少利民紓困的措施不是主體,後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經濟飽受重創,民間要求日多,也開始造成派糖的傳統。到了近年香港經濟好轉,政府儲備已上升至7000多億元,但社會上各種矛盾湧現,很自然的各方團體都會對這個豐厚的儲備打主意。


怕開支加大了後無以為繼

站在財政紀律來說,財政預算案縱使是保守但並沒有錯,而且是秉持審慎理財的原則。對政府來說,未來的挑戰有多方面,例如外圍經濟的不明朗,美國和歐洲債務問題可能引起的國際金融動盪,香港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和安老開支等等,實在都會對未來政府帶來額外的財政壓力。站在政府的角度看,它不是不明白市民對財政預算案有訴求,因為早在不同諮詢會中各方人士已列舉清單,但當政府看到未來的種種開支時,很自然的不願意目前動用財政資源,怕的是開支加大了之後將來無以為繼,這是政府財政上的局限。根據現時的財政預算案制訂思路,若果不是在確定收入可以穩定下來,否則政府在增加恆常開支時會很有顧忌,可是香港政府收入每多受外圍經濟影響,諸如薪俸稅、利得稅、印花稅、投資收入和土地拍賣收入等等,莫不是受制於外圍經濟狀况,在經濟預測變數太多時,要求政府在財政預算案有一番作為,在審慎理財下很難做到。


所以我們除非是將財政預算案重新定位,和對政府收入來源作出更改,否則在不確定的收入下要審慎理財和量入為出,得出來的財政預算案必定是不盡人意;而且一個核心問題是,我們若果不認為目前財政預算案這種審慎理財有問題的話,我們需要的是管理大眾的期望,而不是貿然改動目前的體制。若果我們認定需要變動的話,改動財政預算案的定位和政府收入來源結構需要大勇氣和大魄力,也要各方主事人員理念相近,在目前的環境下卻是說易行難。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