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採頁岩氣 須先破三大油企壟斷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04日 06:35
2013年03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能源對煤炭的依賴度高達71%,由於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因此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並且嚴重危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目前,肺癌在北京市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種惡性腫瘤之首,其中男性發病率為10萬分之49.6,女性發病率為10萬分之34。在5年以前,這組數位分別為10萬分之34和10萬分之17。


中國是否真是一個缺油少氣的國家?我們一直對石油專家的結論深信不疑,直到美國人在頁岩氣突破之後,才聽說中國的頁岩氣甚至比美國還豐富,我們才不得不重新思索頁岩氣革命能否在中國被再次複製。


中國頁岩氣比美國更豐富?

根據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署(EIA)發布的最新資料顯示,美國頁岩氣探明儲量約13.65萬億立方米。開採量在2011至2035年之間持續增長,到2035年,頁岩氣產量將佔天然氣總產量的49%。


根據中國國土資源部2012年發布的《全國頁岩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及有利區優選》成果,初步評價中國陸域頁岩氣可採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包括青藏區)。其中,已獲工業氣流或有頁岩氣發現的可開採資源量15.95萬億立方米。國際機構認為,中國技術可採儲量36萬億立方米,佔全球187萬億立方米的20%。儘管對這一資源量評價還存在諸多爭議,但中國存在大量頁岩氣資源則是毋庸置疑。


在問中國的頁岩氣開發阻力何在之前,先要看看天然氣在內地的發展。


去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提出「十二五」時期,2015年頁岩氣產量65億立方米,確定至2020年頁岩氣總產量達到600至1000億立方米的目標。但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科院戴金星院士則認為,完成上述頁岩氣的產量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他解釋說,2002年至2011年10年間,是中國天然氣產量增長最快的時期,年平均也只增產72億立方米,其中沒有一點是頁岩氣。2011年和2012年則沒有頁岩氣的產量。如果要達到2020年的目標,除非今後8年頁岩氣的年產量平均能達到75億至125億立方米。


截至2011年,美國三種非常規天然氣產量達到3628億立方米,其中僅頁岩氣一項就達到1800億立方米,2011年中國天然氣的全部產量只有1025億立方米。中國的石油公司一直抱怨國內天然氣井口價格太低,實際上主力氣田井口價已經達到1.19至1.55元人民幣/立方米,美國的井口價平均只有0.5元人民幣/立方米,三桶油(即三間油公司)仍然積極去美國併購。


2011年美國天然氣探明儲量8.5萬億立方米,儲採比為13年;而中國探明儲量3.1萬億,儲採比長達到29.8年,這一數位只能說明三桶油,特別是中石油沒有及時在天然氣上投入足夠的資金,將已探明的儲量盡快轉成為能供應市場。


投資體制難改 開發成本太高

由此看來,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麽將頁岩氣稱其為一場「革命」。其實,中國能不能實現的關鍵還是要看機制。目前的投資體制下,實現上述生產目標肯定是不可能的,機制若改弦易轍也就未必了。畢竟中國有資源支撐,中國企業有投資意願,企業家敢於冒風險,勇於嘗試技術創新,關鍵是要給他們機會。


目前,中石油在四川,中石化在湖南、四川,延長油田在陝西,華電在貴州等都發現了頁岩氣的工業氣流且前景看好,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開發成本太高。頁岩氣在美國被認為不適合大企業、上市公司幹,當然,就更不適合國有企業幹了。中小企業決策流程短,敢作敢為,勇於承擔風險,勇於嘗試新技術,成本控制精打細算。大企業內部流程控制複雜,各部門之間相互扯皮推諉,決策困難,誰也不願意冒風險、擔責任。上市公司機制就更不適合承擔風險,資本市場不可能陪着企業進行風險投資。國有企業講政治,聽說領導重視頁岩氣了,就不惜代價重金投入,最終的結果就是氣出來了,但成本卻沒有經濟效益。


搞不好恐拖垮中國競爭力

不是三桶油搞不出頁岩氣,而是擔心他們在現有體制機制下,搞出來的頁岩氣氣價太高,恐將中國經濟的競爭力拖垮。只有創造一個開放競爭的環境下,放手讓那些可以參與市場競爭的專業公司服務於市場,獲利於市場,中國的三大石油公司才可能甩下包袱,輕裝前進。只有市場化,才能解放三桶油。


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 韓曉平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