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健熙﹕「有牌鍾無艷,無牌夏迎春」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27日 06:35
2013年02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追尋夢想真的殊不容易,在香港更是特別艱難。如果你的夢想是要當個運動員,香港社會的土壤像是愈來愈不適合這些方向的發展。


上個月在網上看到一篇訪問,是香港甲組足球員趙俊傑的足球路。他在訪問中透露了我們平時較少人留意的球員薪津,甲組足球員在球場上八面威風,但原來可能他們有些人只能賺取三、四千元,甚至更低月薪。最近港隊作客烏茲別克的低額和波獎金爭議,也許亦大概反證了該篇網上訪問中香港足球員的議價力。


1996年奧運,李麗珊贏得香港第一面奧運金牌後向記者說的那句「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慷慨激昂,令不少滿懷熱誠的青年想要全身投入運動事業。但他們也許會發現,李麗珊當年奪得金牌後所受到的重視和愛護,原來就只是那一剎的情景;只要離開了那個時空,不論政府、商界、市民,所有人都回復到他們的日常生活。


香港政府對運動發展的理念用四個字可以總結——跟紅頂白。總之某段期間,某項運動項目有較佳成績,資源就較多調到那邊。在運動員贏得獎項之時,政府官員又自不然會高調發出「賀電」;落敗之時,你想聽到官員的半句安慰也難。王史提芬曾被霍震霆譽為「香港之光」,最近因服用禁藥而被停賽兩年,不知霍震霆有沒有關心他一下?


我們現在常常聽到李慧詩的名字,我也為她接連的佳績感到十分驕傲。但我想,運動員們在乎的不單是那霎眼間掠過的鎂光,而是在政府和市民日常對於體育運動有多少支持、願意付出多少。當年輕人追逐運動員夢的時候,政府給他們的支援足夠嗎?家長們是在潑他們冷水,還是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去達成目標?


「有牌鍾無艷,無牌夏迎春」可不算支持呢!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Roundtable Community副總幹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