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已納入扶貧委員會的關愛基金專責小組昨召開首次會議,檢討已推出的18個援助項目成效。綜合資料顯示,17個已展開的項目中,至少5個至今申請未達目標三成,包括兩個資助少數族裔的項目。有委員認為,項目為測試基層需要,日後可以此數據調節援助,如改推其他項目。
另外,消息指預算案將公布注資百億元予關愛基金,據悉扶貧委員會委員今晨將與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會面,料會商討有關注資。
研午膳津貼常規化
關愛基金小組主席羅致光昨在會後說,為基層小學生提供在校午膳津貼,及課餘託管將延續1年。前者每年約6.2萬學童受惠,後者已有約5400名學童受惠,為目標72%。政府正研究將午膳津貼常規化。
綜合資料,為私樓綜援戶提供1000至2000元住屋津貼,估計約2.3萬戶受惠,最終向2.26萬戶發放了一筆過津貼,成效98%。至於為租者置其屋計劃下的綜援戶提供津貼,申請亦達目標64%,社署正研究將之常規化。而為居住環境惡劣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去年10月公布,今年4月截止,但至今已接1.75萬份申請,1.02萬戶已核實為合資格,申請遠高於預期的1.3萬戶多,當中約四成為3人住戶以上。
成效低者 「需求不在此」
但資助少數族裔及新來港者報考語文試及提供語文課程津貼,項目雖未完結,但申請至今只及目標16%及6%。當局已建議將語文試項目預算額減半,語文課程項目更由3000萬減至約50萬元。而已結束的為居於私樓低收入長者提供津貼,只及目標約兩成。
關愛基金小組副主席陳振彬說,與學童相關項目甚受歡迎,委員亦期望課餘託管等項目能常規化。基金的作用是快、補遺及試驗,就部分項目成效欠佳,顯示需求少。而特別需要社群專責小組主席蔡海偉解釋,政府過往欠缺受助者的數據分析,估算人數時會較「鬆」,項目作先導計劃就是想測試需要,「若他們需求不在此,現在可能要想其他項目幫他們」。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