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關品方﹕釋出善意第一步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15日 06:35
2015年04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形勢終於起變化。沉默大多數逐漸匯聚而成的理性溫和的聲音,引起部分持平溫和的泛民議員的注意。一個溫和論政平台正在構建中。儘管爭取民主的發展過程偶爾會偏離正道向兩極搖擺,最後終究要居正執中。我們有理由相信,務實的中間派一定會壓倒激進和保守兩個極端。


民主要一步一步來,不斷往前走就是。有多少我們就拿多少。袋住先怎可能會是袋一世?真是小看了港人自身的不斷努力。激進泛民日益激進的言論,已經不起推敲,令人起疑心。表面看來很有原則,强硬對抗到底,實質到了無法理喻的地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有部分呼之欲出的政客,可能希望普選永遠落空,為他們重複競選不斷當選提供最方便的議題。目前選區劃分的方法有空子可鑽,多年的立法選舉反覆證明,走激進的路子是勝選的捷徑。


中間民主派,最重要的是對國家有認同,對民族有感情,肯定內地的發展方向,希望我們同坐的這條船能夠穩步前航。近日已有理性務實的溫和泛民釋出善意,表明中間派願意對話合作的立場,已為各方提供了下台階。筆者預感香港會有新政黨或新智庫出現,匯聚沉默的中間務實理性的大多數。前提是承認一國兩制,為特區利益服務,立足環球,不忘本土。筆者欣賞個別有勇氣的泛民議員提出要冷靜分析形勢,為香港的長遠利益打算,考慮接受袋住先。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誰盲目愛國,誰仇恨內地,誰只考慮個人議席的得失,經過多年來觀察議員的表演和表現,都已記在心頭。


重新構建新型的陸港關係

港人最大的長處,是務實理性,藉此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在推行直接選舉方面,最好的做法是讓港人落實普選權利,先試驗後推廣。內地和香港儘管無法避免有價值觀念上的差異,但可以避免衝突。內地和香港是一國之下的兩制。提出香港獨立言論的人,可能只是無知。真要付諸行動,那就是和香港市民過不去。對那些搞顛覆的仇視大陸的人,要堅決反對。我們反對港獨,應該如同我們反對文革動亂和六四鎮壓一樣堅決。


回歸以來風風雨雨,也不完全只有負面的東西。內地的發展,為港人創出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對港人提出嶄新的挑戰。我們應充分認識互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真反思過去幾年對抗的後果,重新構建新型的陸港關係。這是一種分工和分享的互聯互通的關係。藉着一帶一路的環球基礎建設帶來的機遇,特區政府可以及時做幾件實事,譬如積極參加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爭取在香港建立亞投行分部,更好地為國際融資和金融服務提供方便。港人真不要在普選問題上糾纏太久了。這樣會蒙蔽我們的眼睛,摀住我們的耳朵。對抗撕裂,只會把美好和諧的環境弄得一塌糊塗。如果這就是爭取普選帶來的東西,那真要問清楚,這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2017年普選特首,是民主進程的一大步。誰推動了民主的發展,歷史會銘記下來。相反,誰在民主前擋路,口頭說要民主,民主來時反而不要,為了繼續有藉口罵政府罵中央在議會裏混飯吃?市民對政客的念頭,要明白分辨。後佔領運動是一個新時代,特徵是很多陸港關係的挑戰,只有通過合作才能解決。合作就要放下態度,彼此尊重,拋開個別利益,彼此平衡共同成就。一味索取,不懂付出,不懂讓步,一味任性,不知靈活,到最後必然一無所有。只有超越衝突,開啓一種新秩序和模式,才是民主向前走的動力所在。它要求我們懂得妥協和溝通。哪有一味拒絕對話的道理?除非你是發誓要與中央對抗到底,要推翻它。如果是這樣,請你說清楚,讓市民有正確的理解。內地和香港的主要共同任務是把握機遇,努力推動民主往前走,同時要避免政制的爭拗惡性發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泛民議員應當以坦誠的態度向中央說明自己的目標和對民主進程的看法,共同探討香港應對全球挑戰的策略。陸港應當相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馳。從根本上講,香港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充分認識和中央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以高效的方式管控好彼此互動中遇到的問題。採取強硬的高姿態,拒絕對話,關上和中央溝通的大門;這樣做,正中某些勢力的下懷。


作者是香港大學名譽教授、13學者方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