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0年前SARS爆發初期,全球對此病毒一無所知,直至港大專家解破謎團,抗疫才漸露曙光。除了走在前線研究的專家,幕後還有那時剛上任港大校長僅半年的徐立之,他本身是基因生物工程學家,當時不但成立數千萬元抗疫基金,更動用其人脈關係,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實驗室空運大批化驗試劑和儀器來港,協助找出醫治SARS的方法。
徐立之2002年上任港大校長前,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任生物學教授及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所首席遺傳學家,兼遺傳學及基因生物工程計劃主管。接掌港大半年,本港即爆發SARS,港大醫學院微生學系多名專家隨即於2月底組成研究小組,1個月後便找出SARS源頭的冠狀病毒和檢測SARS的快速測試。
難忘3月31日破解病毒
徐立之憶述,抗疫期間最難忘的是2003年3月31日,因為據他筆記,當日早上11時他接獲港大SARS研究小組成員之一、港大微生物學系病毒科主管裴偉士來電,稱確認SARS冠狀病毒。
由於當時全球對SARS病毒一無所知,因此他隨即對裴偉士提出3項要求。其一,以病人為先,盡快公布結果穩定人心;其二,盡快註冊專利,確保日後他人可公平使用資料做研究;其三,避談中大的研究錯誤,因中大最初提出SARS元兇為副黏液病毒,港大研究結果意味中大研究不正確。他同時要求研究小組立即研究快速測試方法,判斷病人是否受SARS冠狀病毒感染。
避談中大錯誤 先穩人心
另外,當時本港專用作病毒測試的試劑和儀器不足,例如需使用大量試劑同時做測試,但向外國供應商訂購需時。得悉難題後,徐立之即聯絡以往任職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實驗室求助,由對方派專人將物資送上來往港加兩地的航班客艙,「乘坐」飛機來港,抵港後即派人「接機」,務求加快抗疫研究。
牽線求助加國送物資
至於經費問題,徐說當時並無考慮太多,只要求教授應用則用,以及將資源用於抗疫研究。他又撥出數千萬元作「抗疫研究基金」,專供各學系教授做與抗疫有關的研究。不過,他亦指港大抗疫之路非一帆風順,例如SARS研究小組最初要求先找出冠狀病毒的基因圖譜,而非快速測試技術,經徐協調分工後兩項工作同時進行。另外徐當時提出在邊境以紅外線探測過境者體溫,防止SARS再入侵本港;但負責研究技術的教授要求過於準確,令有關技術延遲應用。
港缺研究資金 科研生應到內地
10年過去,徐立之指本港雖已掌握全球最先進的微生物學研究基礎知識和技術,卻面對研究資金不足,相反內地和鄰近地區的研究經費卻連年增加,令一眾教授研究時「綁手綁腳」,並感到委屈。由於現時本港科研經費和機會有限,他寄語有意投身科研的本港學生應考慮往內地發展。
【系列完】
明報記者 賴偉家 蕭輝浩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