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報記者偵查所得,香港原來有不少自然療法師在名片或診所門外用上「醫生」或「Dr.」(醫生英文Doctor的縮寫)的字眼,涉嫌觸犯《醫生註冊條例》。社會不應歧視傳統西醫以外的另類治療方法,但自然療法目前沒有具體法規管轄,難免良莠不齊,政府除應嚴格執法嚴打冒認「醫生」的行為外,也應與業界商討,參考中醫規範化的例子,把自然療法行業納入規管,讓業界在有規矩可依的情况下汰弱留強。
自然療法被視為另類療法,不鼓勵服藥、動手術。本報今日報道,早前有讀者向本報投訴,有自然療法師自稱為「醫生」,且治療後病情未見好轉,本報及後偵查發現,有多間自然療法診所的治療師名片上寫上自然療法「醫生」的銜頭,或在自己的英文名字前用上「Dr.」字樣。本報把部分自稱「醫生」的自然療法師卡片,以及自然療法診所門口的宣傳字樣相片,電郵給衛生署,衛生署回覆稱,有理由懷疑有人可能觸犯法例,例如《醫生註冊條例》及《不良廣告(醫藥)條例》。
不應歧視另類治療
冒認醫生必須追究
本港對專業醫護人員的註冊有嚴格限制,過去只有受過嚴格西醫訓練的才可稱為醫生,而牙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視光師等亦有嚴格規定,但卻沒有特定法例監管自然療法師。在傳統醫療系統以外執業行醫的,不一定就是「黃綠醫生」甚或「神棍」,近年脊醫、中醫等均已建立註冊制度,社會不應戴上有色眼鏡看待另類療法的治療師,更不應「一竹篙打一船人」,未審先判。
只是,既然目前沒有特定法例監管自然療法師,專業監管又欠奉,業界醫德及營運手法良莠不齊時有聽聞,如今更出現有治療師用上「醫生」的頭銜,當中會否出現誤導、欺騙,甚至違法的情况,會否有病人因而延誤醫治,甚至接受錯誤及有害的治療,醫療監管當局不能坐視不理。政府必須嚴格執行現行的相關法例,嚴打冒認「醫生」的行為,把欺騙病人的害群之馬繩之於法,保障病人權益。
只是,嚴格執法不代表要把自然療法「趕盡殺絕」。事實上近年不少人質疑傳統西醫西藥只是一種霸權,再配以相關的法例規管,趕絕所有非我族類的醫療方法,變成醫療壟斷,因此近年有人提倡另類的治療方法,在傳統西醫西藥外尋找出路。中醫藥的規範化就是極具參考價值的例子。
規範化才可汰弱留強
杜絕騙徒「呃神騙鬼」
中醫在香港過去一直備受歧視,甚至被指摘為偽科學,業界亦良莠不齊,但經過業界多番爭取,終於建立了相關的註冊及規範制度,既設立中醫執業資格試,更建立過渡性安排讓過去已執業一段長時間的中醫師過渡成為註冊中醫,幾經努力,中醫藥終於由「體制外」踏上正式註冊專業規管之途,近年更登堂入室,正式在醫院提供中西醫會診,為病人提供傳統西醫以外的另類選擇。
自然療法也應參考中醫藥的例子。自然療法在加拿大及美國部分地區有註冊制度,合資格人士可註冊成為「自然療法醫生」,政府應主動與自然療法業界商討,協助業界成立權威的業界組織,建立監管制度,制訂行醫守則,並可與大學科研單位合作研究,驗證療法的成效,更可藉此揪出「呃神騙鬼」的騙徒,免其遺害人間。
自然療法業界繼續目前的「體制外」做法,繼續以「無王管」的方式生存,只會令業界繼續「神神秘秘」,甚至劣幣驅逐良幣,只要出現一個害群之馬,令病人身體受損,就會令整個行業蒙污,叫病人避之則吉。唯有正式納入規管監察,把業界規範化,才可汰弱留強,把行業納入正軌,杜絕招搖撞騙之徒,為病人在傳統醫藥之外尋找可靠的另類治療方法。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自然療法被視為另類療法,不鼓勵服藥、動手術。本報今日報道,早前有讀者向本報投訴,有自然療法師自稱為「醫生」,且治療後病情未見好轉,本報及後偵查發現,有多間自然療法診所的治療師名片上寫上自然療法「醫生」的銜頭,或在自己的英文名字前用上「Dr.」字樣。本報把部分自稱「醫生」的自然療法師卡片,以及自然療法診所門口的宣傳字樣相片,電郵給衛生署,衛生署回覆稱,有理由懷疑有人可能觸犯法例,例如《醫生註冊條例》及《不良廣告(醫藥)條例》。
不應歧視另類治療
冒認醫生必須追究
本港對專業醫護人員的註冊有嚴格限制,過去只有受過嚴格西醫訓練的才可稱為醫生,而牙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視光師等亦有嚴格規定,但卻沒有特定法例監管自然療法師。在傳統醫療系統以外執業行醫的,不一定就是「黃綠醫生」甚或「神棍」,近年脊醫、中醫等均已建立註冊制度,社會不應戴上有色眼鏡看待另類療法的治療師,更不應「一竹篙打一船人」,未審先判。
只是,既然目前沒有特定法例監管自然療法師,專業監管又欠奉,業界醫德及營運手法良莠不齊時有聽聞,如今更出現有治療師用上「醫生」的頭銜,當中會否出現誤導、欺騙,甚至違法的情况,會否有病人因而延誤醫治,甚至接受錯誤及有害的治療,醫療監管當局不能坐視不理。政府必須嚴格執行現行的相關法例,嚴打冒認「醫生」的行為,把欺騙病人的害群之馬繩之於法,保障病人權益。
只是,嚴格執法不代表要把自然療法「趕盡殺絕」。事實上近年不少人質疑傳統西醫西藥只是一種霸權,再配以相關的法例規管,趕絕所有非我族類的醫療方法,變成醫療壟斷,因此近年有人提倡另類的治療方法,在傳統西醫西藥外尋找出路。中醫藥的規範化就是極具參考價值的例子。
規範化才可汰弱留強
杜絕騙徒「呃神騙鬼」
中醫在香港過去一直備受歧視,甚至被指摘為偽科學,業界亦良莠不齊,但經過業界多番爭取,終於建立了相關的註冊及規範制度,既設立中醫執業資格試,更建立過渡性安排讓過去已執業一段長時間的中醫師過渡成為註冊中醫,幾經努力,中醫藥終於由「體制外」踏上正式註冊專業規管之途,近年更登堂入室,正式在醫院提供中西醫會診,為病人提供傳統西醫以外的另類選擇。
自然療法也應參考中醫藥的例子。自然療法在加拿大及美國部分地區有註冊制度,合資格人士可註冊成為「自然療法醫生」,政府應主動與自然療法業界商討,協助業界成立權威的業界組織,建立監管制度,制訂行醫守則,並可與大學科研單位合作研究,驗證療法的成效,更可藉此揪出「呃神騙鬼」的騙徒,免其遺害人間。
自然療法業界繼續目前的「體制外」做法,繼續以「無王管」的方式生存,只會令業界繼續「神神秘秘」,甚至劣幣驅逐良幣,只要出現一個害群之馬,令病人身體受損,就會令整個行業蒙污,叫病人避之則吉。唯有正式納入規管監察,把業界規範化,才可汰弱留強,把行業納入正軌,杜絕招搖撞騙之徒,為病人在傳統醫藥之外尋找可靠的另類治療方法。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