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億計觀眾讀錯甄嬛長青網文章

2012年1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2月28日 22:40
2012年12月28日 22:40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以後宮鬥爭為題材的劇集《甄嬛傳》今年屢創收視紀錄,但數以億計追看女主角甄嬛經歷的觀眾恐怕都把她的名字錯讀為「甄環(huán)」。語文專家指出,甄嬛的「嬛」字正確普通話發音應是「xuān」(普通話音「宣」,粵語音「圈」)。


以挑出日常生活中文語病著稱的《咬文嚼字》月刊編輯部,前天公布本年度十大語文差錯(見表),「甄嬛」雖未入選,但《東方早報》引述《咬文嚼字》總編緝郝銘鑑報道,在評選過程中曾考慮將「嬛」字收入十大差錯,並作為讀音差錯的年度代表。郝銘鑑指出,「嬛」字在這部今年最熱門電視劇裏應讀「xuān」而不是「huán」。


「嬛」粵語發音應為「圈」

《漢語大詞典》裏「嬛」字有三個讀音,包括「huán」、「xuān」與「qióng」(普通話音「窮」,粵語音「鯨」)。曾為電視正字節目擔任顧問的港大明德學院教授鄧昭祺向本報指出,「嬛」只在與「嫏」字結合時用時才發「環」音,「嫏嬛」傳說為天帝藏書之處,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裏段譽便在「嫏嬛福地」見到「神仙姐姐」玉像。


「嬛」(xuān)用以形容柔媚、輕盈的風采,「嬛」(qióng)意指孤獨無兄弟。郝銘鑑認為,甄嬛在劇中自陳其名來自宋代蔡伸詞作《一剪梅》裏「嬛嬛一裊楚宮腰」,按字義看應讀作「xuān」。郝又表示,專家最後選擇發酵的「酵」作為本年度發錯音代表,是因為相對於「嬛」,「酵」字日常實用性更高,他笑言,「人家(甄嬛傳)還要拍第二季,就不潑冷水了」。


「酵」列年度發錯音代表

「酵」被許多人誤讀為「xiào」(音「孝」),但郝銘鑑指出,自1985年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後,「酵」統一發音為「jiào」(音「教」)。本港市民使用「發酵」一詞時一般亦讀作「發『敲』」,鄧昭祺指出,根據古籍,正確粵音應為「發『窖』」,不過他補充,「敲」如今已是約定俗成的發音,在當代粵音字典中亦如此標示,沒有必要再修改,反倒是「嬛」字較少用,有糾正的餘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