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加坡頻出擊 港交所挑戰倍增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21日 06:35
2012年07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加坡交易所近年積極擴張,即使兩年前收購澳洲交易所失敗,開拓之心也未有動搖,相比之下,本港金融政策欠奉,港交所(0388)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亦遭批評無數,似乎本港金融市場的發展總是坐等中央政策,一旦新加坡和倫敦交易所合併成功,港交所面臨挑戰必將倍增。


拓展乏力 坐等中央政策

早在2010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提出以84億澳元現金和股票,收購澳洲證券交易所。當時計算,若交易最終成功,將有超過2700家公司在新交易所上市,在亞太地區將超越香港,僅次於印度交易所。


雖然此宗交易因未能通過澳洲的監管機構,而以失敗告終,新交所的雄心壯志絲毫未有動搖,當人民幣國際化被拉上議事日程後,新加坡眼見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如火如荼,自己要分一杯羹。就在上周新、倫交易所便簽約讓兩地的大市值公司在對方的交易所掛牌買賣。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6月公布的數據,新加坡人民幣存款已增長至約600億人民幣。新交所本月初表示,已為人民幣計價證券在新加坡掛牌、交收做好了相應準備。不僅如此,新交所首席執行長Magnus Bocker上月底在上海出席論壇時還對本報記者表示,非常有興趣設計一些人民幣計價的產品,甚至根據內地期貨交易品種,設計新的人民幣計價期貨產品。


券商﹕或搶走外國品牌公司

相比新加坡,本港金融市場的顯得故步自封,就連發展人民幣計價的衍生產品都顧忌重重。金英證券研究部副主管李聲揚認為,港交所近年開拓一條歐美品牌公司來港上市的新財路,一旦新交所與倫交所合併後,將與港交所直接競爭,有可能搶走外國品牌公司。


京華山一分析員則指出,新、倫交易所合併則可以享有兩個不同時區的優勢,擴大股票的交易時段,對有興趣上市的公司具吸引力。目前,共有超過4000家中資企業在新加坡營業,其中140家在新交所上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