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我們乘搭的這台通宵小巴……穿越獅子山隧道後,地球上其餘的70億人口,於一瞬間全然消失。」書展昨日開幕,今年除了繼續有參展商將資源投放於電子書上,亦有人反其道將作品從網絡帶回實體書市場。於「高登」網上討論區引起網民熱論的網絡懸疑小說《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被書商看中推出紙本版,與另外兩本網絡熱話書籍,首日就賣出近5000本,成為書展大贏家之一。《紅van》作者Pizza說,自小就喜歡台灣網絡作家九把刀,但不信自己可創造港版九把刀神話,認為一次竄紅,或只是曇花一現。
為網絡作家出版書籍的有種文化編輯余禮禧說,希望透過出版實體書於書展及書局發售,令更多讀者了解「高登文化」,出版商亦會與討論區合作宣傳新書。現場所見,購買網絡小說以年輕人為多,亦有自稱甚少閱讀小說的讀者特意入場購買。
主修電影 自由身寫劇本
現實生活居於大埔、年僅24歲的《紅van》作者Pizza於英國大學主修電影,年初回港後以自由身為電影公司寫劇本及翻譯。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自小對寫作有興趣,亦鍾情科幻、推理小說,當初在討論區發表小說亦是玩票性質,「沒想過會寫下去,後來見網上有人追、估劇情,便有動力繼續」,但創作動力漸漸變成壓力:「開始時與網民的互動很正面,有人鞭策着你寫,令你不疏懶;但之後到了一個臨界點,愈多人給意見、催促,壓力便愈大。」
加入粗口迎合網民
小說上半部已出版,下半部亦接近完成,但他慨嘆,寫作時一方面希望忠於自己想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按着讀者回應調整故事,「故事的發布平台和目標讀者均在網絡上,寫故事自然想有人看,他們的回應我不能不理會」。因此,他直言《紅van》中不少角色細節及風格「遷就讀者多過自己」,平時甚少「講粗口」的他說,「(在故事內加插)粗口就是順應網絡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讀者接受程度廣
本土科幻、懸疑小說一直較少,對於小說熱賣,Pizza認為讀者的接受程度其實很廣,只要故事吸引便有市場;但他希望以後能跳出網絡小說的框框,寫出更好的科幻故事,「今次花了很多時間調整自己的壓力和心理,希望下次在故事上多花工夫,一次過寫好自己所想的,分批發表時再因應網民反應調整」。不過,他認為網絡小說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香港人追網絡小說只是潮流,很快又會流行另一件事。」
明報記者 黎嘉愉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