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聯冠發展於上水丙崗的大型低密度住宅項目,早在2010年已曾向城規會申請將「農地」改規劃為「綜合發展區」,但去年提交首份申請書,城規劃收到數十份來自多個環保團體的意見書反對,最終發展商暫時撤銷申請。今年5月發展商再「闖關」,但計劃書的申請編號重新計算,早前的反對紀錄變相一筆勾銷。
經常改申請令公眾意見減少
聯冠發展去年向城規會申請將丙崗225萬平方呎的農地改為綜合發展區,興建住宅項目,其申請編號為Y/NE-PK/1。當時城規會收到逾百份意見書,當中數十份為環團反對意見。
香港觀鳥會自然保育主任鄭諾銘坦言,由於觀鳥會有指定職員經常檢視不同城規會的規劃申請,因此不會「走漏眼」,但日常上班工作的大眾,不會時常留意諮詢情况,經常修改申請會令公眾意見減少。
他指出,以丙崗項目為例,發展商今年再闖關時,申請書編號改為Y/NE-PK/2,雖然申請書聲稱剔出了不少自然生態地點,但觀鳥會發現其生態報告仍不足以反映實况,「雀鳥黑冠鳽在丙崗繁殖,但發展商的研究報告連該雀鳥也找不到」。
土地正義聯盟陳劍青認為,現行城規會制度有不少程序漏洞,發展商經常將同一計劃撤回「重新諮詢」,變相令村民或市民或未能在新諮詢反映意見。
經常改申請令公眾意見減少
聯冠發展去年向城規會申請將丙崗225萬平方呎的農地改為綜合發展區,興建住宅項目,其申請編號為Y/NE-PK/1。當時城規會收到逾百份意見書,當中數十份為環團反對意見。
香港觀鳥會自然保育主任鄭諾銘坦言,由於觀鳥會有指定職員經常檢視不同城規會的規劃申請,因此不會「走漏眼」,但日常上班工作的大眾,不會時常留意諮詢情况,經常修改申請會令公眾意見減少。
他指出,以丙崗項目為例,發展商今年再闖關時,申請書編號改為Y/NE-PK/2,雖然申請書聲稱剔出了不少自然生態地點,但觀鳥會發現其生態報告仍不足以反映實况,「雀鳥黑冠鳽在丙崗繁殖,但發展商的研究報告連該雀鳥也找不到」。
土地正義聯盟陳劍青認為,現行城規會制度有不少程序漏洞,發展商經常將同一計劃撤回「重新諮詢」,變相令村民或市民或未能在新諮詢反映意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