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沙田威爾斯醫院於6月底至7月初的8天之內,一口氣為5名病人施換腎手術,有份參與的醫護昨日聯同病人與傳媒見面,講述當日爭分奪秒,搶在器官壞死前完成配對、檢查和手術的過程,名副其實是現實版「On Call 36小時」。
爭分奪秒 免器官壞死
醫護團隊主管、威院腎科主任及器官移植委員會主席李錦滔教授說,今次成績追平了該院2007年聖誕節的紀錄,他笑言當年的換腎手術是5名病人的「聖誕禮物」,今次可能是「回歸禮物」。
5個換腎手術於6月27日至7月4日期間進行,接受捐贈的病人年齡介乎25至46歲,其中有人已輪候換腎10年。各人接受移植後情况穩定,兩人已出院並如常工作。李錦滔表示,接受移植後,病人要長期服抗排斥藥,可能會出現感染或血糖上升等副作用,少數個案會有併發症。
3人遺愛 5人重生
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5個腎臟,是因為先後有3名捐贈者遺愛人間。李錦滔表示,伊利沙伯醫院原有兩個腎臟送到威院移植,但考慮到手術室及人手安排,最後決定接收一個,將另一個冷凍腎運回伊院移植,以免等待太久壞死。
威院泌尿外科顧問醫生侯仕明表示,做移植手術前有大量準備工夫,包括由器官移植聯絡主任聯絡捐贈者家人,決定捐贈後,深切治療部要為腦死亡的捐贈者維生。腎臟取出後,要評估器官是否適用及有否受感染,包括放射診斷、電腦掃描、超聲波,而配對室人員要做組織及血型配對。當找到適合的病人,麻醉科醫生、手術室護士、腎內科和泌尿外科醫護等都會參與手術。在8天內為5人換腎,總共有近300人次醫護參加,不少人自發加班,其間亦有徵召非當值同事,部分人手來自同屬新界東聯網的北區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
醫護自發加班 醫生連做30小時
李錦滔認為,今次連做7個手術,包括2個取出及5個植入手術(另一個取出手術在伊院完成),最大難度在於腎臟有「冷凍缺血期」,必須在16至18小時內移植,否則可能壞死。手術前的檢驗、配對工作需時,加上人手有限,手術不能同時進行,要趕在十幾小時內完成兩次換腎,是與時間競賽,負責手術的醫生更是30小時不眠不休。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