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生「六十而耳順」,本應看破人生,但年過六旬的退休護士曾宇雄,仍為1967年「非法集會」罪名心有不甘氣不順。昔日囚友曾德成官至民政事務局長,但曾宇雄背負的罪名卻牽連下一代,不但令他當不了警察、做不成註冊教師,更不敢讓兒子投考警隊。六七少年犯同獄不同命,自感昔日犧牲不獲認同的曾宇雄,如今只盼司法覆核可為他洗脫罪名。
被警截查唱校歌 「非法集會」囚1年
「愛國無罪!抗暴有理!」1967年11月1日下午4時多,九龍塘滿是下課學生,唯獨香島中學學生在森麻實道街角被警員截查,他們隨即高叫口號、大唱校歌,當時只有16歲的香島中五生曾宇雄正是其中一人。
曾宇雄堅稱同學沒製造事端,警察卻拘捕了52名香島學生及1名教師,他們被戴上手扣,以「豬籠車」送到九龍城差館,最終有18人被判監。
據當年11月15日《明報》報道,警員當日正在搜查香島學生的手提包,但其他學生即聚集起來唱歌、叫口號,警員退至窩打老道,並尋求支援。案件審訊時,法庭座無虛席,場外更有五六十人喧嘩,每見攝影記者,即呼為「漢奸」,旁聽者離開時則高喊「不怕犧牲,排除萬難」。
曾宇雄說,他的罪名是非法集會,刑期1年。「我們被送去赤柱坐監,曾德成就在鄰倉,但大家不熟,他為人沉默,不太健談。」曾德成當年是聖保羅書院中六生,因在校派反英傳單,「譴責奴化教育」,被校長報警送進監獄。
當年囚友曾德成 仍參與六七聚會
曾德成拒絕接受本報訪問。當年的少年犯,2007年為六七暴動40周年開始重新聚首,其中一名少年犯石中英(筆名)指出,當時正在中央政策組任職的曾德成都有出席,後來他當上局長,仍有低調現身六七聚會。
六七囚友曾德成升官,曾宇雄為他驕傲,但二人同獄不同命,帶罪的曾宇雄不敢考警察,申請當註冊教師亦因此遭刁難,直至考護士,才免於申報刑事罪行,他從此對自己的罪名守口如瓶。
這一個六七罪名,更牽連下一代。「我個仔立志做警察,但我怕要查家底,最終勸他不要報考。我的經歷,連累了兒子,感覺很難受。」
「在董建華年代,一個入政府(曾德成),一個取大紫荊勳章(鬥委會核心成員楊光),但我們寂寂無聞,是有點不舒暢。」香港每年有人高舉燭光高叫平反六四,曾宇雄質疑何以沒有平反六七。「你不要封我做英雄,不要賠償,但我們對國家的捍衛,犧牲要一定程度的認同,不能白白埋沒。」
「犧牲不能白白埋沒」 函香島稱想覆核
一年半前退休後,曾宇雄卸下工作的包袱,決定為自己背負了45年的罪名平反。「我去年寫信給香島校長,說了想司法覆核,後來校長說過了特首選舉才搞。」如今特首換上了梁振英,曾宇雄說校長建議他不妨把那封計劃司法覆核的信件轉交梁振英。「他(梁振英)應對我們不會有負面評價,但他有那麼多急務,我們是否自私地要他來處理?」
即使有律師朋友告知司法覆核設有限期,曾宇雄仍深信此舉可行,將正式問律師意見,但最終入稟與否,取決於敗訴所付代價。若要用盡300萬元退休金呢?他說﹕「那就不會(入稟)了,那筆錢要與妻子平均享用,不可為自己清白,用盡所有錢。」
明報記者 冼韻姬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