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通脹兩年新低 通縮風險增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10日 06:35
2012年07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6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大幅回落至2.2%,見29個月新低,亦略低於市場預期的2.3%,按月計算亦下降0.6%;反映上游物價的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按年降幅進一步擴大至2.1%,按月亦下跌0.7%。從利好層面看,CPI及PPI持續下行,內地逐步擺脫通脹危機,更為宏調政策提供更大放寬空間;但現時內地經濟增長持續疲弱,亦引發了市場對通縮降臨的擔憂。


6月份CPI按年錄得2.2%升幅,比5月份的3%大幅回落,亦是2010年1月以來低位,從按月變化看,內地物價已連續3個月呈下行趨勢,且降幅擴大(見圖);同時,PPI按年變幅已連續4個月為負數,按月也持續下滑。從兩者近月走勢來看,若下行持續,則內地經濟有從通脹走入通縮的可能。


物價按月跌0.6% 同比升2.2%

同時,鑑於人行上星期四突然宣布減息,為月內第2次,令市場普遍預測內地第2季GDP或會甚糟(詳見另文),進一步令通縮風險和經濟疲軟的憂慮升溫。


分析認為,食物價格近期一直下降,是CPI創新低的因素,其中去年被視為通脹「元兇」的豬肉價格,按年大減12.2%,按月亦跌1.6%。蔬菜、水果及水產品價格也同樣按月下降。按照走勢,市場預計7月份CPI甚至可能會回落到2%以下,通縮苗頭顯現。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便指出,如果內地經濟增長繼續疲軟,導致需求放緩、廣義貨幣(M2)增速偏低,以及食品價格繼續下滑和輸入性通脹壓力減輕的話,便有可能出現通縮。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本報稱,一旦陷入通縮,意味着民眾消費意欲低迷,中央視為主要拉動經濟手段的內需將嚴重不振,影響到企業不能擴張甚至收縮規模,更遑論向銀行借貸。


券商:財政刺激 非萬試萬靈

他警告,如果不及時刺激經濟,第3季度一定會有通縮陰影;屆時中央只有再度依賴新一輪財政刺激政策來維持增長,重複金融海嘯後的多花錢、硬投資模式;然而,一旦供賴政府財政硬撐去擴張固定資產投資,保住經濟增長的力度用畢,民間消費與投資意欲未能及時復蘇,則通縮只會惡化及持續更久。


學者:通縮憂慮 暫屬杞人憂天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現時便提出通縮憂慮是杞人憂天。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在微博的評論稱,CPI快速回落說明物價上漲的壓力進一步消除,不過,由於CPI增幅依然還是正數區間,因此不能由此判斷中國經濟已經陷入通縮。但他認同,經濟回落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溫總才會提出要加大預調微調政策。


明報記者 陳子凌、李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