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統計「購物單位」 分析店舖狀况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06日 06:35
2012年07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零售業方面,單純統計進入店內的人次,已屬很基本的功能。更進一步的,是統計「購物單位」(Shopping Units)。這是因為,顧客未必是單獨購物,統計「購物單位」的數目比人數更有意義。以家具店為例,就很少顧客是單獨購物的,通常都是兩夫婦,甚或連同子女一起購買。


可監察收銀櫃位 疏導排隊人流

Johan Akesson表示,軟件是以不同移動物體之間的距離,來判斷它們是否屬於同一個「購物單位」。雖然這不是百分百準確,但平均準確率也有95%。


外國甚至有超市利用軟件監察收銀機後的「購物單位」的數目,來決定是否要加開收銀櫃位,以疏導付款人龍,避免因為等候時間太久,而流失顧客。這亦是改善顧客購物體驗的例子之一。


一些面積較大的零售店,亦可以軟件監察那些地方、那些貨架的人流較多,甚或某些重點推廣攤位,是否多人駐足觀看。舉例說,某張按摩椅有多少人試坐等等。


Axis Communications香港、澳門及台灣總經理張佩瑀表示,大型連鎖店其實十分需要這些數據,以便向供應商說明,為何不同貨架的上架費會有分別。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