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亂市投資 宜穩中求勝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03日 06:35
2012年07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盟峰會結果給市場一點驚喜,歐債危機現一線曙光,刺激恒指上周五急漲416點。雖然歐盟各國達成的兩項協議,可以起到對症下藥的作用,不過由於要依賴EFSF(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及ESM(歐洲穩定機制)作後盾,故成敗繫於其彈藥是否足夠,而若然不夠,歐盟、特別是德國會否願意「加碼」注資是一大疑問,因此刻不宜過於進取,今期股市攻略便為投資者介紹國債以及一些高息股,幫助各位穩中求勝。


歐債曙光初現 短期「爆煲」風險降

歐債危機上周五出現新突破,歐盟各國達成兩項協議,第一項針對區內金融體系,容許EFSF/ESM直接注資銀行,第二項針對債台高築的邊緣國家,容許EFSF/ESM直接購買這些國家的國債,算是對症下藥。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協議只是一個框架,當中仍有不少技術細節需要商討,特別是第二項協議,如果ESM維持其優先債權人(Senior Bond Holder)地位,則該措施將嚇跑了其他私人債權,令受援助的國家無法再在私人市場集資。


此外,兩項協議均依賴EFSF/ESM作後盾,鑑於其現時實際可以動用的資金只有5000億歐元(約4.9萬億港元),要同時拯救區內銀行體系、西班牙以及意大利,恐怕亦力有不逮。


允直接注資銀行 西國成大贏家

針對第一項協議,西班牙會是最大贏家,該國銀行體系早前陷入「爆煲」邊緣,迫於無奈下要向歐盟申請1000億歐元貸款,不過援助方式卻是通過EFSF/ESM向西班牙貸款,西班牙再利用這筆貸款注資銀行體系,實際上,此舉只是將銀行體系的問題轉移至國家層面上,結果當然無助化解其債務危機,西班牙國債的孳息率便不跌反升。


而根據第一項協議,EFSF/ESM可以直接注資銀行,而受注資銀行的所在國家毋須再「揹債上身」,而在扣除上述1000億歐元貸款之後,西班牙今年國債佔GDP比例可望維持於歐元區平均水平以下,「爆煲」風險大大降溫。


救市方案 落實易生枝節

而根據第二項協議,EFSF/ESM可以直接購買成員國國債,該成員國只須跟從歐盟定下、有關財政預算的條例,毋須再進行額外的緊縮政策。不過關於此協議尚有一項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就是ESM必須放棄其優先債權人地位,因而如果不這樣做,ESM入市會令其他債權人自動降級為次級債權人(Subordinate Bond Holder),或引發相關成員國國債出現拋售潮,弄巧反拙。荷蘭財政部發言人亦已表示,該國不贊成利用EFSF/ESM於二手市場買債,而芬蘭更加表示反對,鑑於買債的決定需要17個成員國一致通過,換言之,EFSF/ESM要買債,也只能夠於拍債的時候買。


另一個問題獲得解決的難度要高得多,就是EFSF/ESM的彈藥或不敷應用。EFSF/ESM現時實際可以動用的資金只有5000億歐元,然而西班牙以及意大利今明兩年的融資需求預料便達到6000億歐元,加上援助西班牙銀行體系的1000億歐元,資金缺口達到2000億歐元,雖然市場普遍預期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短期內都毋須求救,不過如果歐盟、特別是德國願意「加碼」注資EFSF/ESM,將可以進一步挽回投資者信心。


明報記者 謝偉龍、崔競文、劉思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