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行副行長胡曉煉:改革不到位 阻人幣國際化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30日 06:35
2012年06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七一」臨近,市場期待的中央「大禮」多與本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有關。昨天,在上海舉行的陸家嘴論壇上,人行行長周小川於開幕致辭中特別強調,要堅持進行利率、匯率和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改革,副行長胡曉煉說,人民幣匯率、利率的市場化以及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不到位,是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最大障礙。


內地「一行三會」,即人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近期頻頻推出改革新政,四大機構一把手昨天齊齊強調「要大力推動金融業改革開放」。胡曉煉更專門就「人民幣跨境使用」發表演講,她表示,中國改革的目標已非常明確,人民幣匯率、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以及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推動,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這些改革的配合,也是這些改革的催化劑,改革沒到位,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須進一步改革開放

「目前,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的最重要驅動力,就是進一步改革開放。」胡曉煉說,改革分為三方面,一是價格槓桿工具要在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即利率、匯率的進一步市場化改革;二是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序推進,「這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作用非常大」;三是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


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是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最大基地。胡曉煉提醒,跨境人民幣業務面臨風險,須防系統性風險對整個系統的衝擊,人行正在考慮建立有效的檢測、識別風險的系統,且在使用宏觀調控工具時,會更加注重用市場化的方式來管理風險。


人民幣在貿易項下的國際化發展迅速,根據金管局數據,今年前4個月,本港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錄得7483億元。胡曉煉指出,伴隨貿易需要,投資項下的人民幣結算已經開展,而在貿易、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之後,金融投資亦在起步。


不過,她強調,發展人民幣跨境業務,重點仍是實現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功能。


重點在於服務實體經濟

事實上,海外交易所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已是垂涎三尺,昨天紛紛呼籲中央放鬆管制,促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紐約泛歐交易所首席運營官Larry Leibowitz在論壇後對本報表示,非常關注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有興趣在香港設立清算分支機搆,會與香港有關部門商談;新加坡交易所首席執行長Magnus Bocker則說,非常有興趣設計一些人民幣計價的產品,甚至根據內地期貨交易品種,設計新的人民幣計價期貨產品,「相信這些產品會自然出現」。


明報記者 張聞文 上海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