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的民調結果顯示,香港回歸15周年,市民對中央有否落實「一國兩制」態度愈趨懷疑,半數市民以「一半半」形容落實情况,較10年前同樣調查增加超過一倍。不滿廉潔狀况的市民,亦由去年一成飈升至三成半。
《鏗鏘集》託中大調查
港台《鏗鏘集》自2001年起,每年均委託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回歸周年前夕進行電話調查,是次調查共訪問了1009名市民。調查發現,只有三成市民認為中央「有」落實一國兩制,較10年前減少近半;而約半數受訪市民回答「一半半」落實,10年增加超過一倍。亞太研究所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陳建民表示,市民對一國兩制信心下降,主因是特區政府管治不佳。
對中央印象變差者大增
仍有36.6%的市民在回歸後對中央政府印象好了,表示印象差了的雖只有15.1%,卻較回歸10周年時的4.3%大幅上升。陳建民解說,調查反映市民對中央的印象是好多於壞,但屬暫時性,因為過去10年數字顯示市民印象一年比一年差,今年更是歷史低點。陳相信,打壓中聯辦門外的示威、民主進程受拖延等,都是市民對中央政府印象惡化的原因。
至於法治、人權和言論自由等核心價值的現况,市民不滿度都比去年稍增。其中,對廉潔狀况的不滿程度的增幅最大,由去年10.8%大增兩倍至34.8%,原因可能是由於調查在6月中旬進行,其間特首曾蔭權涉嫌收受富商利益而備受非議。
近半不滿港府去年表現
45.8%市民不滿過去一年特區政府表現,是連續第五年上升;另約四成人評價為普通。當中房屋政策最差,63.2%表示不滿;滿意社會福利政策的市民,就由10年前近五成減少了一半。亦有多於一半受訪者表示,不滿過去一年特區政府的教育政策。滿意過去一年香港經濟狀况的市民只有14.5%。
陳建民表示,房屋、教育及經濟等是大部分市民主要關注的問題,即使對維繫核心價值感悲觀,但並非最迫切。他認為﹕「未來政府可能走新加坡模式、着手搞好麵包(經濟)問題,以穩定局面。」
《鏗鏘集》託中大調查
港台《鏗鏘集》自2001年起,每年均委託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回歸周年前夕進行電話調查,是次調查共訪問了1009名市民。調查發現,只有三成市民認為中央「有」落實一國兩制,較10年前減少近半;而約半數受訪市民回答「一半半」落實,10年增加超過一倍。亞太研究所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陳建民表示,市民對一國兩制信心下降,主因是特區政府管治不佳。
對中央印象變差者大增
仍有36.6%的市民在回歸後對中央政府印象好了,表示印象差了的雖只有15.1%,卻較回歸10周年時的4.3%大幅上升。陳建民解說,調查反映市民對中央的印象是好多於壞,但屬暫時性,因為過去10年數字顯示市民印象一年比一年差,今年更是歷史低點。陳相信,打壓中聯辦門外的示威、民主進程受拖延等,都是市民對中央政府印象惡化的原因。
至於法治、人權和言論自由等核心價值的現况,市民不滿度都比去年稍增。其中,對廉潔狀况的不滿程度的增幅最大,由去年10.8%大增兩倍至34.8%,原因可能是由於調查在6月中旬進行,其間特首曾蔭權涉嫌收受富商利益而備受非議。
近半不滿港府去年表現
45.8%市民不滿過去一年特區政府表現,是連續第五年上升;另約四成人評價為普通。當中房屋政策最差,63.2%表示不滿;滿意社會福利政策的市民,就由10年前近五成減少了一半。亦有多於一半受訪者表示,不滿過去一年特區政府的教育政策。滿意過去一年香港經濟狀况的市民只有14.5%。
陳建民表示,房屋、教育及經濟等是大部分市民主要關注的問題,即使對維繫核心價值感悲觀,但並非最迫切。他認為﹕「未來政府可能走新加坡模式、着手搞好麵包(經濟)問題,以穩定局面。」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