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聲樂家李冰身教曲藝修養 門生明追悼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29日 21:35
2012年06月29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聲樂,以人的身體作樂器,以天賦聲線呈現旋律,與樂器相比,聲樂對演唱者的自身要求更高。曾於1962年香港大會堂作開幕禮演唱的香港著名聲樂家李冰,一生奉獻聲樂教育並以身作則,無論在藝術方面的一絲不苟,抑或待人接物的無私態度,皆為學生樹立典範,聲教之餘也是身教,着門生「個人修養不佳,聲音也不聽話」。李冰本月10日在家突因心臟病發辭世,享年78歲,留下兩個分別為優質聲樂教育和促進失明兒童發展特殊潛能而設的基金,其捐款優化老人服務的遺願亦會由其夫李景雄及門生延續。


桃李滿門 不乏高官名人

李冰出生於廣西桂林,50年代隨母親避亂來港,接受聲樂訓練,於1962年考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以優異成績畢業,其後負笈德國深造。1965年中文大學音樂系成立,李冰同年成為該系聲樂導師,數十年來桃李滿門,包括前高官尤曾家麗、香港管弦樂團前市務推廣總監黃志煒等。


據其門生憶述,李冰為人隨和,對演唱的要求甚高,時常向學生強調,要為演出做最好準備,包括身體狀况、生活習慣及個人修養等,都會影響演唱水準。她又鼓勵學生不斷求進,挑戰自我。數十載的教學生涯中,李冰為門生舉辦超過150場學生音樂會,當中的曲目安排(repertoire)更是匠心獨運。


糅合中西元素 門生:劃時代人物

中大音樂系教授陳偉光指出,一個具誠意的曲目安排,能因應場地場合等因素,配合所挑選歌曲,傳達編排者精神面貌,對編排者要求甚高。他形容李冰是「劃時代人物」,「高水平的西方聲樂訓練,加上中國文化的配搭,放在這種高水平的表演形式下,是獨一無二的」。


中大高歌《茉莉花》成絕唱

師承李冰近30年的黃志煒憶述老師對他的重複叮嚀﹕「你不可祈求觀眾原諒你任何的失準,所以你要作150分的準備,那麼就算演出打了折扣,你的演出在觀眾眼中仍是滿分。」去年12月,中大祟基舉辦以「茉莉花革命」為題的講座,邀得李冰作嘉賓,在她最熟悉的地方之一祟基大禮堂為全學院師生演唱《茉莉花》,是李冰最後一次公開演出。身兼祟基學院副院長的陳偉光當時在場,他憶述,當時席上不少教職員曾與李冰共事,現場氣氛令人感到格外親切。門生明日會為李冰舉行追思會。


明報記者 黎嘉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