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聯儲局決定不推行QE3(第三輪量化寬鬆),只繼續進行「扭曲操作」至今年底,預計規模為2670億美元。不過,自扭曲操作在去年底推出以來,長債的利率只是跌了約1厘,成效不彰,加上聯儲局不斷沽短債買長債,令債市的流動性變差,新一輪的扭曲操作除了弊多於利之餘,恐怕未必能如願達至2670億美元的規模。
企業借貸成本 未有顯著下降
首先,比較一下去年和今年美債的利率曲線,便可知「扭曲操作」的實際效用有多大。在去年6月,市場傳出聯儲局有可能推出「扭曲操作」之前,5年、10年及30年的債息分別為1.5厘、3厘及4厘;到今年5月,上述3項年期的債息分別跌至0.7厘、1.7厘,以及2.8厘;再到本月,上述3項年期的債息的變幅不大,未有再顯著下降(見圖)。扭曲操作的最大作用,是把曲線扯平(flattening),從而降低長債息口及市場的信貸成本,但自今年起,企業的借貸成本基本保持不變(見圖)。
除了成效不彰之外,扭曲操作亦面臨技術上的問題。根據法興的估計,現時聯儲局只餘約1500至1750億美元短於3年期的美國國債;而聯儲局則表示,新一輪扭曲操作將出售約3年或以下的國債,是否有足夠2670億美元的彈藥是一大疑問。若不足2670億,聯儲局將要出售更長年期的國債「湊數」,但會影響扯平曲線的效用。
沽短買長 債市流動性變差
另一方面,聯儲局不斷沽短債買長債,令債市的流動性變差。數據顯示,撇除外國央行持有的國債,在8至10年期國債的區間,有13批不同時間到期的國債,當中的5批聯儲局已持有近七成,成為美國該區間的「大債主」。聯儲局連續兩次購買8至10年期國債時,投標比率(offer-to-cover)跌穿1.9倍,顯示在聯儲局不斷累積長債之下,部分年期國債的流動性已「供不應求」。
由此可見,聯儲局延長扭曲操作,實際效用極為有限,而且操作難度較上一輪更大。所以,筆者相信,倘若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好轉,聯儲局很可能會縮減扭曲操作規模。反之,若經濟持續不振,扭曲操作將可能出現變化,其中的一個可能會是沽短債後,購入其他資產,包括「按揭抵押債券」(MBS),以增強刺激力度。
明報記者 謝德健
企業借貸成本 未有顯著下降
首先,比較一下去年和今年美債的利率曲線,便可知「扭曲操作」的實際效用有多大。在去年6月,市場傳出聯儲局有可能推出「扭曲操作」之前,5年、10年及30年的債息分別為1.5厘、3厘及4厘;到今年5月,上述3項年期的債息分別跌至0.7厘、1.7厘,以及2.8厘;再到本月,上述3項年期的債息的變幅不大,未有再顯著下降(見圖)。扭曲操作的最大作用,是把曲線扯平(flattening),從而降低長債息口及市場的信貸成本,但自今年起,企業的借貸成本基本保持不變(見圖)。
除了成效不彰之外,扭曲操作亦面臨技術上的問題。根據法興的估計,現時聯儲局只餘約1500至1750億美元短於3年期的美國國債;而聯儲局則表示,新一輪扭曲操作將出售約3年或以下的國債,是否有足夠2670億美元的彈藥是一大疑問。若不足2670億,聯儲局將要出售更長年期的國債「湊數」,但會影響扯平曲線的效用。
沽短買長 債市流動性變差
另一方面,聯儲局不斷沽短債買長債,令債市的流動性變差。數據顯示,撇除外國央行持有的國債,在8至10年期國債的區間,有13批不同時間到期的國債,當中的5批聯儲局已持有近七成,成為美國該區間的「大債主」。聯儲局連續兩次購買8至10年期國債時,投標比率(offer-to-cover)跌穿1.9倍,顯示在聯儲局不斷累積長債之下,部分年期國債的流動性已「供不應求」。
由此可見,聯儲局延長扭曲操作,實際效用極為有限,而且操作難度較上一輪更大。所以,筆者相信,倘若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好轉,聯儲局很可能會縮減扭曲操作規模。反之,若經濟持續不振,扭曲操作將可能出現變化,其中的一個可能會是沽短債後,購入其他資產,包括「按揭抵押債券」(MBS),以增強刺激力度。
明報記者 謝德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