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局昨公布5000萬元「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詳情,並發通告邀請全港中小學成為試教的伙伴學校。通告指出,日後伙伴學校若全面使用電子教科書,要自費提升資訊科技配套,包括無線上網等硬件,學校可自行申請不同資助撥款,當局並非必然資助。有小學校長憂慮撥款不一定獲批,此舉令有意試教學校卻步,亦間接加劇學界內電子設備「貧富懸殊」。
資助非必然 學校卻步
教育局電子書計劃以每科最多400萬元,資助非牟利機構開發共12科的電子書,每個項目將獲安排於伙伴學校試教共10小時;牟利書商亦可參加計劃,但將不獲開發資助。計劃於今日開始接受申請,至9月24日截止。
本港學校的資訊科技基建參差,學界和學者均呼籲當局投放資源提升學校硬件,但根據教育局昨發出的通告,當局將不會承擔試教學校的配套提升費用,列明「個別學校如需加強校內的資訊科技設施(如加裝多頻道無線上網接駁點),可從其他途徑例如「優質教育基金」申請撥款。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認為,當局一方面既要求伙伴學校試教和分享,但又不願承擔提升配套的支出,要學校自行申請基金撥款,做法令人失望。梁校長坦言,申請「優質教育基金」不一定會獲批,而一般學校根本難以負擔動輒20至30萬的鋪設Wi-Fi費用,減低計劃的吸引力,「當局連先導的伙伴學校費用亦不願承擔,推行電子教學的決心令人質疑。」
另外,為控制電子書定價,當局將「承諾定價」列為計劃申請準則之一,佔總分三成,其餘六成為電子書質素、一成為應用性。但導師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長石國基質疑,當局以高達三成的比重,為電子書設立定價監管,有違自由市場原則。
另外,有參與的大學教授及非牟利機構代表認為,計劃僅為提供行政安排,感受不到當局誠意,參加與否需仔細考慮。
資助非必然 學校卻步
教育局電子書計劃以每科最多400萬元,資助非牟利機構開發共12科的電子書,每個項目將獲安排於伙伴學校試教共10小時;牟利書商亦可參加計劃,但將不獲開發資助。計劃於今日開始接受申請,至9月24日截止。
本港學校的資訊科技基建參差,學界和學者均呼籲當局投放資源提升學校硬件,但根據教育局昨發出的通告,當局將不會承擔試教學校的配套提升費用,列明「個別學校如需加強校內的資訊科技設施(如加裝多頻道無線上網接駁點),可從其他途徑例如「優質教育基金」申請撥款。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認為,當局一方面既要求伙伴學校試教和分享,但又不願承擔提升配套的支出,要學校自行申請基金撥款,做法令人失望。梁校長坦言,申請「優質教育基金」不一定會獲批,而一般學校根本難以負擔動輒20至30萬的鋪設Wi-Fi費用,減低計劃的吸引力,「當局連先導的伙伴學校費用亦不願承擔,推行電子教學的決心令人質疑。」
另外,為控制電子書定價,當局將「承諾定價」列為計劃申請準則之一,佔總分三成,其餘六成為電子書質素、一成為應用性。但導師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長石國基質疑,當局以高達三成的比重,為電子書設立定價監管,有違自由市場原則。
另外,有參與的大學教授及非牟利機構代表認為,計劃僅為提供行政安排,感受不到當局誠意,參加與否需仔細考慮。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