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Bond首日升5% 一手賺500元長青網文章

2012年06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6月26日 06:35
2012年06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全城熱爆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4214)昨日首日掛牌,全日收報105元,較發行價100元升5%,不計手續費,散戶每手100個單位賺500元。有市場人士建議,由於散戶持有的單位數量少,若非以iBond作長線投資者,可先行沽貨獲利,但如需要「換馬」,宜將資金再投放在債券市場。


iBond昨首日上市,全日收報105元,較發行價100元升5%,最高報105.2元,低位104.85元,成交673.7萬個單位,涉及金額7.08億元。


交銀香港經濟及策略師何文俊認為,昨日iBond收報105元,5%的升幅已計及未來通脹預期,因現時通脹亦只是4%左右,5%實際升幅存在溢價,因此投資者可考慮先行沽貨獲利,若考慮將獲利資金重新投資,宜選擇包括國債在內的債券產品,因在目前市况下,不應隨意改變投資組合的分配。


交銀:短炒客可先行獲利

他續指出,投資者若希望長線持有iBond,建議「揸到尾」,因為散戶難以判斷派了多少次息後,才是沽貨良機,亦不建議散戶追貨。


事實上,除iBond外,市面上亦有不少高息投資產品選擇,包括香港電訊信託(6823)、工商銀行(1398)等高息股(見表),以及回報2厘以上的企業債券等。


今次政府發行第2批iBond反應熱烈,獲33萬名投資者入飛認購,每名投資者最多只獲分配4手,一眾名人投資者都認為,由於數量少,「沽或揸的分別都不大」。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獲分配3手iBond,他指昨天iBond價格大部分時間在105元,現時選擇「擺多一陣,可能過1、2日沽,或待第一次派息後才沽」,他認為,若iBond升至106元屬合理價格,會選擇沽貨,但不會在市場再買。


城市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曾淵滄亦獲分配3手iBond,他稱,由於數量太少,沒有特別考慮過沽貨或長揸,因為「沽唔沽都無分別」,但亦不一定長揸到尾。他又認為,昨天iBond上升5%,散戶可考慮沽貨賺少少。


一債兩價 場外交易折讓0.24%

去年投資者透過銀行「債券場外交易市場」(OTC)直接將iBond賣給銀行,報價與港交所場內價格不同,惹來「一債兩價」的批評,今年的情况亦未有改善。


例如匯豐iBond在OTC的收市價為104.75元,較場內價105元折讓0.24%,恒生(0011)場外價格最高為104.95元,中銀香港(2388)則指客戶通過該行沽出iBond價格約為105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