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剛於上周獲新政府委任為扶貧委員會籌備工作小組成員的唯一商界代表、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希望透過扶貧工作去改善社會貧富懸殊問題,並會考慮在未必要額外「拎錢」出來的情况下,在旗下公共事業如新巴提供多些優惠,但安排要「適當地合理去做」,具體詳情有待研究。對於貧窮者定義如是否指綜援戶等,鄭家純坦言「不知道」,總之要幫助有需要人士。
對於商界在扶貧措施的角色,如將空置工廈改成中轉屋,鄭家純希望政府向商界提供「誘因」如租用商界的工廈,認為「商界做善事還做善事,但做生意一定要有利可圖,總不可能話貼錢畀政府」。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表示,商界留意成本在所難免,但「有錢人賺了那麼多,應可作犧牲去助人,對下層盡一點力,不應樣樣都在商言商」。
工廈改中轉屋 「要有利可圖」
鄭家純接受訪問時說,候任特首梁振英邀請他任小組成員時,他一口答應,稱留意到「貧富懸殊嚴重」,社會多怨氣與此有關,改善貧富懸殊有助改善社會深層次矛盾問題,認為扶貧為新政府首要任務。
被問會否邀請其他商界朋友扶貧,鄭表示剛於前晚由北京返港,故未有機會。在貧窮問題上,他留意到要檢討現有各種福利制度、政府要出錢扶貧、有效利用現有社會資源及改善住屋問題四方面。在住屋方面,鄭認為商界在將工廈改為基層中轉房屋方面可以配合。
他建議,空置工廈的業主可出錢改裝工廈成為住宅,再以指定年期(如20年期)的合約將大廈租住權租予政府,「這樣有誘因,(商人)好過丟空無收入,如改裝用1000萬元,每年(從政府)收幾十萬,有幾厘息收」。
鄭家純表示,「誘因」不會令外界猜疑商界透過扶貧政策得益取利,「我自己無工廈,無利益衝突」,興建公屋對商界也無利。
批評關愛運作如散沙
就新世界未來扶貧角色,鄭指如政府有合適政策,轄下公共事業如新巴、城巴及新渡輪可提供優惠,但未有具體方案,但作為商業機構,也要平衡及考慮公司及股東的利益作決定。對於曾蔭權政府扶貧方案,鄭批評關愛基金以「半民間組織」獨立運作做法「太短線」及零碎,效果有限,「邊度起火邊度救火」,運作如散沙,故認為新政府扶貧要做到政府有清晰的5年政策,商界及地區工作者再配合。
周永新認為,有些事情在商言商收回成本可以接受,但有錢人不應事事計較。周又稱,扶貧委員籌備小組有商界人士,實算合理,他們應為扶貧盡點力,但未必要他的巴士公司在現階段即減價。「他們應想想如何發揮自己的職能,可令公共事業減價,在交通費上幫助低收入人士。」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